郭去覺得自己的佈局還不夠成熟,所以在賺夠錢之後,他會更加深入保護森林。
每個地方都有其固定的天災,南方植被茂密,然而也有天災。
山體滑坡,泥石流,這類的天災,簡直就是駭人聽聞!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老百姓少了保護大自然的想法。
有時候一個商人會面臨抉擇,賺錢和環境,必須二選其一,郭去自然也不例外。
家人,家園,祖國。
這是他的世界觀,前後順序代表了在他心中所佔的比例,別怪他把祖國放在第三,因為家人才是他第一想到的人,然後是每天朝夕相處的環境,最後才是愛國。
他從來都認為,他自己是一個自私的人,因為他最愛的是家人,然後是家鄉,最後才是祖國。
……
野豬,三元鄉如今有屠夫三人,然後郭去選擇和他們合作,他們每個月可以找他買一頭野豬,價格按十一塊錢一斤,稱重。
一個月三頭,野豬大多都是一百五十斤以上的,如此一個月就有接近五千塊錢的收入,這還只是這一個鄉鎮的。
不過說起來,為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他最多供一個縣城裡再加一個鄉鎮的野豬罷了。
怎麼會這樣?
因為不科學。
科學是第一發展力,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事實。
那麼大個森林,竟然只能養兩三百頭野豬,這怎麼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嘛!然而這樣的事情的確發生了。
原因呢?
郭去他沒有承包山頭,換句話說,這幾片山還是屬於老百姓的,他們總是在山林間走動。
野豬因此而減小了活動範圍,郭去因此而損失不少。
怎麼辦?包山吧。
然後安上鐵網,封山育林。
三元鄉由此,提前進入了封山育林階段。
鄉里自然是同意的,因為郭去的公司,帶動了鄉里的經歷,至少三元鄉的年收入,達到了縣裡的前三名!
這是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