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揹著獾豬肉,而郭去則揹著殺豬刀,右手又牽著小菁丫頭,爺孫三人往鄉里街上走去。
郭去也不知道老爺子為何要他把獾豬毛帶上,不過他不會因這點小事,而不聽老爺子的話。
到了街上,在三岔路口處擺了兩根長凳,然後鋪上洗乾淨的尿素肥料的口袋,再把獾豬肉放在上面。
然後……老爺子就一聲不吭的蹲在地上抽著他的旱菸。
這獾豬肉擺在這裡,賣家不說,買家怎麼會知道這是獾豬肉?所以必須叫賣才行。
郭去見此,猶豫了一翻,還是選擇開口。
“獾豬肉嘞!今天剛抓住的獾豬的肉,不信可以看看獾豬肉的顏色。”
“賣獾豬肉嘞,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錯過這次,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吃道嘞!”
“新鮮的獾豬肉嘞,夾子夾的哦,可不是耗子藥藥死的,不信可以看看獾豬腳上的傷口。”
叫賣聲中夾雜著語氣詞,即軟語,這是很多南方人都喜歡用的,再加上十歲孩子的嗓門,回頭率還是很高的。
效果很明顯,很多買菜的婦女停在攤位前,仔細的打量著獾豬肉。
這些婦女的老公,很大部分都是有鐵飯碗的,她們是郭去主要的銷售物件,因為只有她們,在這個年代的鄉下,才捨得掏錢。
“三塊一斤,只有三十斤哦,先到先得,賣完就沒了。”
“這麼貴?是不是獾豬肉啊!”一個婦女忍不住道。
“不是獾豬肉不要錢!我們水洞村的,若是發現不是獾豬肉,可以去村裡找我們退錢!”郭去抬頭看了她一眼,回了一句。
老爺子此時插嘴道,“這是獾豬的毛,我們帶來了,你看看,今天才刮的,毛上都還有水嘞。”
婦女撇嘴道,“我只是說說而已。”
此時郭去也明白老爺子讓他帶上獾豬毛的目的,忍不住給爺爺點了一個贊,心中更是忍不住感嘆: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獾豬毛擺在一旁,很多人就已經相信了,而且人家的都說了,不是不要錢,連住處都說了,自然就放心了。
“三塊錢一斤也太貴了吧,豬肉都才三塊左右,你這是搶錢啊!”,又是那個婦女,若是後世,郭去肯定會回一句:不買就走開,有的是人賣!
但現在他不會說,他耐心的解釋道:“這是獾豬肉啊,你這一輩子吃到過幾次?你家男人若是見到了肯定會買。”
民以食為天,好吃是人的天性,所以郭去這話,說到了很多人的心裡。
這個年代,老公有鐵飯碗,在人們眼裡就是最厲害的,這自然也滋生了很多男同胞們的花花腸子。婦女們呢,就只好在飯菜上下功夫,這樣才能綁住男人,至少很多女人是這樣想的,若不然這年代的女性怎麼全都會做菜?
如此,很多人已經準備買了。
“給我來三斤。”
這話像是引起了一股潮流,然後許多人跟風喊了起來。
“來一斤。”
“給我來兩斤。”
“我要四斤。”
“你要這麼多,吃得完嗎?”
“吃不完就不可以放冰箱裡啊?”
聽到這話,郭去深深的看了那人一眼,這年代,落後地區能用的起冰箱的,又在農村,那自然是體制中人。
“哎呀,這也太少了,有一斤沒有啊?不行!我要看看秤!”
“這點就有兩斤?你莫不是騙我吧?不信我要找個秤重新稱一次。”說完,那個婦女就在旁邊的商店裡借了一把秤。
等到確認是兩斤後,這才有些不甘心的看著郭去面前的獾豬肉。
看到有一小塊獾豬肉在一旁後,那婦女二話不說,伸手就把那塊肉放進了自己的竹籃子裡,這才解釋道,“我稱了兩斤有些軟,加上這塊剛好合適。”
這就是這年代買菜人的風格,一言不合就貪小便宜,郭去只得苦笑了一下,幸好那塊肉大部分是骨頭,也虧不了多少,也就沒有多話。
再說了,這年代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人,若是斤斤計較,那是真的要把口水說幹。
……
三十斤肉很快賣完,包括骨頭,郭去也有他的辦法,把骨頭賣出去,一斤肉夾著一兩骨頭,三斤肉那就得夾雜著三兩骨頭,就這樣,把骨頭也賣出去了。
這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賣肉的不可能把骨頭剃出來。而且這也讓買菜人習慣了,畢竟人人都是這樣,這已經約定成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