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六年,他們定然無法恢復全部實力。此次獸潮,楚國必然傷亡慘重,君王無力保護臣民,國民也必將生出怨恨。秦王倒是好謀略,好耐心,一箭三雕,讓人敬佩。”
田言說到後面,也忍不住感慨趙政的謀略之深遠,心性之穩重。
正如趙政所言,六年前大秦固然可以一統天下,但也必將獨立面臨獸潮的全面衝擊。
以殘軍對抗獸潮,大秦之損失將無法估量。
到時候生靈塗炭,國民必然生出怨恨,各國殘餘若是再稍加挑撥,大秦看似穩固的統治就會後患無窮。
而現在,大秦只是打殘齊楚兩國,卻又不將之徹底消滅。
獸潮爆發,齊楚兩國定然無法抵擋獸潮,生靈塗炭之下,國民如何不對國君生出怨恨。
此舉意在藉機挑撥兩國君民關係,此為其一。
而秦國的國力最強,獸潮之後也必然會儲存最大的有生力量。他完全能以最小的代價覆滅兩國,順帶收攏兩國民心。
此舉可借刀殺人,並且漁翁得利,此為其二。
而距離下一波獸潮還有十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足以讓秦國休養生息,鞏固統治。
至於齊王與楚王,現在看似依舊風光無限。
但殊不知,他們不過是秦王刻意留下背鍋的可憐蟲。
畢竟獸潮爆發,百姓生靈塗炭,總歸需要一些人來承擔罪責,轉移百姓的仇恨與怒火。
又有什麼人,能比兩位亡國之君更適合?
大部分的兩國百姓不會去想兩國為什麼損失慘重,他們只會記得是國君的無能,害的他們家破人亡。
此舉可為秦國爭取更多的修養時間,並且一定程度轉移兩國百姓對滅國的反抗情緒,此為其三。
秦王瞳孔緊縮,深深地看了眼田言,心中頗為驚訝。
此女的才智竟如此了得,居然能從寡人的隻言片語推斷出大秦國策。
趙政心中驚訝,不由感慨道:“王,代表的不僅是權利,更多的還是責任。若天下盡皆寡人之臣民,寡人就必須揹負這些責任。”
田言啞然,沒有言語。
她已經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也隱隱猜到了張尚的想法。
趙政需要齊楚兩國的國君來擔當背鍋俠,然後坐收漁翁之利。而張尚,顯然也是這個想法。唯一的區別是,背鍋俠可能變成了期望。
只是田言並不清楚,張尚想要讓秦國走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