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能看得出。
有這麼一群醫學生在,那些傷員都能得到最及時的救治。
最關鍵的是,這些醫學生都是能獨自上手,為傷員清理、縫合外傷的。
即便是在軍中,像這樣的醫師也是少之又少。
嘉靖亦是側目看向嚴紹庭:“說說吧,你是不是又在準備什麼鬼點子了?”
這本就是早有準備的事情。
聽到老道長問話。
嚴紹庭也沒有思考,直接說:“回稟皇上,書院開設醫學課也是因為李先生入京,因為機緣巧合方才開設的。一開始微臣只是覺得,民間百姓之傷病,無外乎外傷或偶爾的風熱、風寒之症。如此不如專門培養些精通此類醫治手法的醫師,日後昌平各處也能都有醫師坐診,百姓也能少些路途去尋醫問診。”
他沒直接說,像這種還有女醫學生培養計劃的本質,其實是為了讓明軍傷亡率大幅降低。
畢竟。
戰場上什麼傷最多?
無外乎就是外傷,或是鈍器轟擊的骨傷、內傷。
這些都是可以在第一時間經過醫治,而確保不會因為拖延發展成重傷的傷病。
嘉靖眉頭一挑。
這倒是個新穎的說法。
而袁煒更是拍著手道:“這可真是另闢蹊徑了!術業有專攻,看來嚴賓客是準備將醫道也細分一番。”
有了袁煒這麼個捧哏。
嚴紹庭自然是輕鬆無比,立馬笑著開口:“袁閣老明鑑!一眼便看穿了下官所思所想!下官當初和李先生商議,便是有此打算。雖然醫道為天下一術,但其中卻也內涵無窮乾坤。小兒之病,婦人之病,老人之病,體外之病,體內之病,各不相同,雖然天下醫者也有專攻,卻仍不明確,若能細分自當可以在某一類病症上耗費更短的時間精通。”
這個時候的醫道,並不是沒有具體區分的。
但終究沒有進行專門的細分。
學醫之人,依舊是要從最基礎的,將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學一遍才行。
所以往往那些名醫,基本都是一把鬍子或者年長者。
這就導致培養起來週期漫長,而且限制了培養人數。
嚴紹庭可是清楚的記得,很多年後盛行一時的赤腳醫生的事情。
除了因為時代侷限。
也是為了保證更多的百姓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治療。
而要大規模的培養醫師,就得要具體細分,縮短培養時間。
嘉靖很快也品出了其中的區別。
他當即笑著道:“所以,你便在書院專門培養這些能醫治外傷的學生對吧。”
因為治療外傷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了。
嚴紹庭頷首點頭:“陛下聖明,微臣這點小心思,陛下可謂是洞若觀火。”
“好事!”
“做的不錯。”
嘉靖卻是再一次當眾誇讚嚴紹庭。
袁煒亦是再次附和道:“今日有這些書院醫學生在,傷員們也能最快得到醫治,往後身上落下的病根也能少上不少,這自然是皇上所說的好事。若是我朝能有更多似書院裡的這些醫學生,倒是可以讓軍中多上更多通宵如何醫治外傷的人呢。”
沒有人是傻子。
即便嚴紹庭不說,眾人也能看得出,這專門培養醫治外傷的醫學生們,還可以用在什麼地方。
外傷。
沒有哪裡能比軍中更多的了。
邊關上但凡是發生一次戰爭,不說十成十的,但八九成都是外傷。
嘉靖當即看向嚴嵩等人:“這件事回頭朕要與內閣好好商議一番,若是能效仿書院之法,倒是能成我朝百萬將士之福!”
嚴嵩等人立馬躬身抱拳。
“陛下心繫天下,期盼軍中將士少受傷患,此乃諸軍之福!”
嘉靖樂呵呵的哼哼了一聲。
他側目看向嚴紹庭。
當著眾人的面。
嘉靖沉聲開口:“那你們可得要好好感謝嚴紹庭了!”
眾人抬頭,順著皇帝的話,看向了嚴紹庭。
嘉靖則是毫無保留的說著話。
“今日若非嚴紹庭之下昌平治安司,恐怕這三千來犯之敵,已然席捲京畿,禍害我朝百姓。”
“若無嚴紹庭,便也無書院裡的這些不分男女的醫學生,可以及時醫治朕的這些有功將士們!”
這話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