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連城的辦公室裡,氣氛有些微妙。
他看著鄧子明教授,眼神中透著謹慎與真誠的交織。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辦公桌上,照亮了那些堆積如山的檔案,也讓空氣中的塵埃清晰可見。
“鄧教授,我們科研所確實一直在能源領域深耕,也有一些前沿的探索。”
孫連城微笑著說道,他的聲音平穩而溫和,試圖打消鄧子明教授的疑慮,“不過,就像我剛才說的,目前很多研究都還在初級階段,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還不適合對外公開。”
鄧子明教授微微皺眉,他仔細打量著孫連城的表情,試圖從中找到更多的資訊。
他知道孫連城沒有完全說實話,但也理解科研機密的重要性。
“孫所長,我明白科研保密的必要性。只是我們都在這個領域鑽研多年,從我們看到的一些跡象來看,你們的研究似乎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初級階段。”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試探。
孫連城心中一緊,臉上卻依然保持著笑容:“鄧教授,您過獎了。有時候一些研究看起來進展很快,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基礎問題需要解決。就像蓋房子,外觀看起來可能有了雛形,但地基不穩,一切都白搭。我們現在就是在努力夯實那些基礎。”
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試圖讓自己的解釋更有說服力。
鄧子明教授點點頭,雖然他心中仍有疑問,但也不好再繼續追問下去。
“希望你們的研究能夠早日取得突破,造福科學界。如果有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儘管開口。”
他說完,便起身告辭。
孫連城送鄧子明教授到門口,看著他離開的背影,鬆了一口氣。
他回到辦公桌前,坐下來,眉頭緊鎖,陷入沉思:“看來我們的保密措施還得加強,不能讓任何人察覺到方舟反應堆的存在,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
他深知這個專案一旦洩露,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不僅是科研競爭的問題,還可能涉及到國際上的複雜局勢。
與此同時,在科研所的另一處,侯亮平正坐在臨時辦公室裡,周圍的牆壁上貼滿了他整理的調查資料和線索圖。
他眉頭緊鎖,目光在那些資料上反覆掃視,心中有些煩躁。
之前發現的那些線索就像斷了線的風箏,讓他在調查中陷入了瓶頸。
“看來得從科研所的人員入手了。”侯亮平自言自語道。
他知道,這些科研人員每天都在和科研所的專案、資金打交道,他們或許能提供一些新的線索。
他站起身,在辦公室裡來回踱步,思考著從哪裡開始調查。
他決定先從那些參與核心專案的科研人員開始。
他叫來了助手,吩咐道:“去把張含文和程國良的資料再詳細整理一遍,包括他們的家庭背景、社交關係、經濟狀況,所有的細節都不要放過。另外,安排一下對其他核心科研人員的詢問,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草驚蛇。”
助手點頭應下,轉身離開去執行任務。
侯亮平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科研所的院子。
院子裡有幾棵大樹,枝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他心中想著:“這個科研所就像一個迷宮,裡面藏著無數的秘密。孫連城到底在隱瞞什麼?我一定要把真相查出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就像一個執著的獵人,一定要捕獲自己的獵物。
在科研所的實驗室裡,張含文和程國良正專注於自己的工作,他們並不知道侯亮平已經將調查的目光投向了他們。
張含文在顯微鏡下觀察著樣本,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展,他完全沉浸在科研的世界裡。
程國良則在除錯一臺新的實驗裝置,他的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依然專注,手中的動作有條不紊。
此時的科研所,看似平靜,實則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前行,而命運的齒輪正在悄然轉動。
孫連城努力守護著科研所的核心機密,侯亮平則在努力挖掘他認為隱藏在深處的真相,教授們在猜測與期待中等待謎底的揭開,一場圍繞著方舟反應堆的風雲正在緩緩醞釀。
侯亮平坐在一間狹小但明亮的詢問室裡,燈光有些刺眼,白色的牆壁讓整個空間顯得更加單調。
他面前的桌子上放著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旁邊是一沓準備好的問題清單。
第一個被叫來詢問的是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