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的###員。陶峙嶽入黨,也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第22兵團成立不久,王震就向陶峙嶽談起入黨事宜,但陶峙嶽自慚形穢,不敢啟齒。1952年,王震和陶峙嶽共赴石河子視察,王震再次問及他願不願入黨,他回答:“是所願也,不敢請也。”1965年,陶峙嶽鄭重地將第一份入黨申請書交給新任兵團政治委員張仲翰。然而不久,“文革”開始,陶峙嶽入黨之事被擱置下來。1982年5月,陶峙嶽再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9月,被批准。陶峙嶽激動地喊出了“偉哉共產黨,追隨幸有緣”的心裡話。 1988年,陶峙嶽將軍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勳榮譽章。他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第三、四、五屆常委,第六屆副主席。 1988年12月16日,陶峙嶽在長沙病逝,終年97歲。  
作者點評
陶峙嶽,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早期民主主義的先鋒戰士,著名愛國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 1949年9月25日,陶峙嶽統率駐新疆近10萬軍隊,身為新疆警備總司令的陶峙嶽率部發出起義通電,鄭重宣佈:“自即日起,與廣州政府斷絕關係,竭誠接受毛主席之八項和平宣告與《國內和平協定》,全軍駐守原防,維持地方秩序,聽候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及人民解放軍總部之命令。”至此,佔全國六分之一版圖的新疆獲得和平解放。新疆起義是陶峙嶽幾十年戎馬生涯的重大轉折。武昌起義前夕,陶峙嶽認為“人生在世,不能單純為了個人的溫飽家庭安樂而碌碌無為”。為了實現他的男兒志向,他投考武昌陸軍第三中學,經受了辛亥革命的洗禮,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常懷一顆熱忱的“報國之心”。然而國民黨內部的爾虞我詐、互相傾軋,使陶峙嶽常常深感“報國有心而用武無地”,又看到國民黨破壞統一戰線,消極抗日,對國民黨當局越來越失去信心。看不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他自己也逐漸消沉下去,一度向佛經尋求安慰。然而他的愛國心卻從來也沒有消失過。當全國形勢發展到一定程度,他久被壓抑的熱情迸發出來,一發而不可收。他慎重地抉擇,積極幹旋,終於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這是他長期追求光明、渴望和平的必然結果。他終於按自己的意願,為國家、為人民辦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實現了報國的宏偉理想。新疆起義後,毛澤東、朱德充分肯定了他的義舉,稱這“符合全國人民的願望”。張治中則精闢地分析道:新疆和平解放,除當時全國形勢所造成的強大軍事壓力外,與“陶峙嶽將軍老成沉著,善謀能斷,苦心積慮地運用對葉成、馬呈祥、羅恕人等人的威望和感情,講情說理,終於使他們未敢亂動,服帖出走,有重大關係。他們的出走,鋪平了新疆部隊起義的道路。陶峙嶽作為新疆起義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的歷史功績將會永垂青史。 陶峙嶽在國民黨和共產黨陣營都身居高職,但他一生廉潔自律,不為錢財所動,生活非常簡樸。他的妻兒也都過著勤儉的生活。他認為“錢財之好,是人之常情,我非不好財也。不過在名譽與錢財兩者之間,權衡輕重,更不能見利而忘義”。身居高職而能如此清廉,確實難得。 陶峙嶽對於錢財看得很淡,而對於感情卻看得很重。他不到19歲就與大他兩歲的農村姑娘周慶儀結婚,新婚不久即離開妻子踏上征途。幾十年的戎馬倥傯,離多聚少,但他對妻子的感情卻從來未變過,這在當時達官貴人動不動就娶姨太太、小老婆的社會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程世才小傳(1)
程世才,1912年8月8日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程世才不甘忍受地主的壓迫,對於社會的黑暗、階級的壓迫有著切齒的痛恨,內心蘊藏著一股強烈的抗爭意識。1930年,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等軍閥忙於中原大戰,無暇顧及紅軍,鄂豫皖根據地得以發展,吸收了許多新的革命力量。17歲的程世才就是在這一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程世才身材高大,體格強健,有著滿腔的革命熱情,剛入伍他就事事爭先,身上揹著的子彈、乾糧總是比別人多。每次行軍、訓練總是在最前面,因他表現突出,入伍不久即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程世才第一次上戰場就經歷了生死考驗。一天,紅四方面軍奉命出擊平漢鐵路,程世才所在部隊向鐵路東側的敵陣發起攻擊。真的要真刀真槍地和敵人拼了,躲在掩體後面的程世才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兩眼緊緊地盯著敵人的陣地,等待衝鋒的命令。“衝啊!”班長還沒喊完,程世才已拎起步槍衝出掩體,撒開腿往前跑去。他跑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