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2 / 4)

小說:全球通史 作者:敏兒不覺

洞,這些漏洞最終證明是致命的。極其需要的土地改革因農村地區的國民黨為反對任何改革的地主所控制而被忽視。蔣介石的一黨制的獨裁政府阻止了民主政治的發展;因此,反對黨黨派不可能透過法律手段堅持自己的權利;革俞才是唯一的選擇。最後,國民黨未能發展起能贏得人民支援的思想。民族主義的呼籲對渴望獲得土地的農民和貧困的城市工人幾乎沒有什麼吸引力。蔣介石認識到有些東西丟失了,於是他求助於儒家有關禮儀和正當行為的古老說教。這些說教在20世紀的中國顯得又無效又離奇。

如果國民黨政權享有長期的和平,那麼,它的這些弱點也許會逐漸得到克服。但是,它卻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它有兩大死敵:國內的共產黨人和國外的日本人。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在隨後幾年中,它的支部遍及全國各地。許多學生和知識分子在共產黨的行動起來的號召和在將來建立一個無產階級的平等社會的保證的吸引下,加入了共產黨的陣線。眾所周知,共產黨最初曾與孫中山合作,後來,於1927年同蔣介石決裂。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設法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絕了只能依靠城市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這一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原則。他根據對農村的直接考察斷定,占人口70%的貧農是〃革命的先鋒。……沒有貧農便沒有革命。〃這對莫斯科來說純屬異端邪說,但毛自行其是,將農民組織起來,在南方建立了獨立的軍隊和政府。

蔣介石所作的反應是發動了五次所謂的〃剿匪戰役〃。由於共產黨的沒收地主的大地產分配給農民的政策爭取了農民,共產黨人得到了農民的支援從而倖存了下來。第五次圍剿確成功地將共產黨人逐出了根據地,當時,這些共產黨人被國民黨軍隊團團圍住。最後,9萬人設法突破了重圍,這些人中只有不到7000人在歷經長達6000哩的驚人艱難的跋涉後倖存下來。在這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368天(1934年10月16日到1935年10月25日)的〃長征中〃,他們幾乎平均每天都要同總數達30多萬的國民黨軍隊發生衝突。最後,共產黨的倖存者到達西北諸省,在那裡,他們艱苦奮鬥,建立了根據地。他們的土地改革政策又贏得了農民的支援,因此,他們能擴大力量,最終發展成南京國民黨政權的重要對手。

蔣介石在捲入同共產黨的這一內戰的同時,還遭到了來自國外的日本人的進攻。我們以後將看到(見第二十四章第一節),這一侵略從1931年佔領滿洲開始,一直繼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人控制整個東部沿海地區時。共產黨的顛覆和日本人的侵略加在一起最終使蔣介石於1949年逃往臺灣,讓毛澤東在其新首都北京統治大陸。

第二十二章 1929年以前歐洲的革命與和解

我們未能將布林什維主義扼殺在萌芽狀態中,未能透過一種或另一種手段將當初已屈服了的俄國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這一失敗如今成為我們的沉重負擔。

丘吉爾,1949年4月1日

在殖民地世界處於民族革命的痛苦中的同時,歐洲本身正充滿著社會革命。在整個歐洲大陸,舊秩序正受到懷疑,這一方面是因為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創傷,一方面是因為偉大的俄國革命的影響。因此,1929年以前十年的歐洲歷史主要是革命勢力和反革命勢力之間進行鬥爭的歷史。在蘇俄,共產主義在經歷數年內戰和干涉之後正勝利地興起。在中歐,激進的革命力量遭到鎮壓,各種非共產主義政權,從德國的自由魏瑪共和國到匈牙利的右派霍爾蒂政府和義大利的法西斯墨索里尼國家,已相繼出現。西歐未遭到如此猛烈的騷擾,然而,即使在西歐,傳統的議會機構的權力也因經濟困難、大規模失業和內閣不穩定而被濫用。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時,秩序似乎正在歐洲得到一定的恢復。繁榮程度在增長,失業人口在減少,各種國際問題似乎也因《道威斯計劃》、《洛迪諾公約》、《凱洛格一白里安公約》和蘇聯作出的進行五年計劃而不進行世界革命的保證而得到解決。在大蕭條促成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系列國內危機和國際危機以前,歐洲正在恢復到正常狀態,或者說著起來如此。

一、共產主義在俄國的勝利

反革命和外來干涉的起因 布林什維克於1918年3月 3日簽訂了條件苛刻的《佈列斯特一立陶夫斯克和約》(見第二十章第四節),希望他們終於能從戰爭轉到建立社會新秩序這一更合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