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報告中說:“鑑於我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主要投資於重工業,不可能抽出大量經費用於國防建設,根據目前國際形勢,三五年內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雖不大,但為預防戰爭一旦發生,有備無患,應以有限之軍費用於最迫切需要的方面。我國陸軍已有相當基礎,但海空軍尚年輕,今後應主要加強海空軍為主。而最近十年或十餘年內尤以加強空軍為主”。
為了實現加強空軍建設的思想,粟裕積極為之創造條件。一天,他召開會議,研究各特種兵年度的經費分配。各軍兵種都想為自己部隊的建設爭取多得到些經費。粟裕邊聽邊記。大家講完後,他從容不迫地站起來,平和但又堅定地說:“各位同志的發言不無道理,大家急於把部隊建設好的思想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把大家所提出的數字加在一起,幾乎超過這次分配總額的一倍。我們的國家剛剛建立,經濟力量比較薄弱。現在是僧多粥少,又正在進行抗美援朝作戰。請同志們不要見怪,常言說得好:錢要用在點子上,鋼要用在刀刃上。必須保證重點,沒有重點則一事無成。所以請大家騰出些錢來,相對地集中用於空軍建設,這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也是對空軍的支援。空軍搞好了,也會支援你們的。作為一得之見,請大家考慮。”粟裕一席話,把到會同志說得心悅誠服。海軍蕭勁光司令員首先主動削減自己報的數字,接著大家紛紛提出了較大的削減數字。散會後,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對粟裕說:“粟副總長,您支援了我們空軍建設!”粟裕說:“這是大家的支援。空軍建設應該是重點,必須保證。請你們精打細算,千萬不要浪費。”①
在中央軍委的重視和關懷下,至1954年初,空軍航空兵共組建了28個師70個團,擁有各型飛機3000餘架,形成了包括殲擊、強擊、轟炸、偵察、運輸航空兵的空中力量。建立航校13所,培養訓練飛行員近6000名。並且初步建設了自己的航空工業,1954年8月,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國產飛機。
關於海軍建設,粟裕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的建設道路。1952年粟裕參加海軍軍事、文化教育會議,全面闡述他的觀點和看法。他說:“為了保衛祖國,保衛東方與世界和平,我們必須鞏固海防,只有鞏固海防才能鞏固國防,沒有海防就沒有國防。因此,加強我們的海軍建設,使之成為一支堅強的海上力量,是萬分必要的。”“但是,我們必須充分地認識,建設現代化的海軍,依靠於重工業的發展。在我國重工業剛剛開始建設的今天,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建設起強大的海軍是不可能的。”他形象地比喻說:“在建設海軍上,我們是剛進幼稚園,一下子就想進大學是不可能的,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和步驟。如果我們的同志不懂得這一點,脫離現實條件而過急地要求,結果是會悲觀失望的。”
海軍建設應遵循什麼樣的路子呢?粟裕在一次會議上根據國家的經濟、工業、技術情況指出,當前的海軍建設,“採取先艇後艦的辦法,先裝配後建造”。從1954年起,中國造船廠開始利用從蘇聯購買的材料、裝置與技術資料進行裝配、製造艦艇的生產。粟裕考慮到建造海軍艦艇的有些工廠,從開始設計到全面生產需時頗久,便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抽出一部分經費,安排了高速、中速柴油機廠的建設及透平機廠的設計等,使海軍建設走上了紮實而又較快速的發展道路。海軍司令員蕭勁光說:海軍建設得到較快發展,是粟裕同志幫助和支援的結果。
txt小說上傳分享
建設一支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3)
至1955年,海軍共擁有各種艦艇14?郾1萬噸。各種飛機500餘架。
陸軍各特種兵的建設,粟裕尤其重視炮兵和裝甲兵的發展。粟裕分析我國交通地形條件和炮兵數量不足的情況,率先提出建立由軍委直接指揮的戰略炮兵。到1954年戰略炮兵已初具規模。他根據我國淮河以北可以大量使用坦克的地理條件,提出要重視裝甲兵建設,把裝甲兵培養成有突擊力量的兵種。他於1954年6月提出:根據未來戰爭需要與我軍建設趨勢,須組建若干機械化師(坦克與摩托化步兵、炮兵混合編成)。裝甲兵至1954年已建成3個坦克師另6個獨立坦克團及40多個步兵師屬坦克團。
粟裕負責領導的特種兵建設迅速發展,使人民解放軍在1953年就完成了由單一兵種向諸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1954年合成軍隊的建設更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與此同時,總參謀部堅決貫徹中央軍委精簡整編部隊的要求,大幅度壓縮步兵和機關員額,到1953年底,全軍減少員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