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共和國大將:粟裕傳 作者:想聊

那時粟裕剛從三年游擊戰爭的深山老林裡走出來,投入江南敵後抗戰的洪流,仍處在一個範圍不大的作戰圈子裡,然而他講授的《關於組織戰鬥》課,體現了粟裕的認識和思維的超前性及視野的開闊性。他的“戰爭不僅是軍事力量的對比,也是政治、經濟力量的對比,是各種力量的總決賽”的觀點、關於“由線式的戰爭發展成為面的和立體的戰爭”的闡述,在今天仍有重要意義。他的三個作戰指揮時期的劃分和界定也是科學的,是符合戰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的。粟裕之所以具有超前的思維意識與現代的軍事理論觀念,很重要的一條是他善於學習,勤于思考,注重研究新情況。當年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記得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大堆書,多數是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還有《孫子兵法》等。1940年春,部隊繳獲到一臺收音機,粟裕要司令部安排人每晚輪流值班,收聽新聞廣播,並速記下來,選重要的每天抄送首長傳閱。諸如這種透過各個渠道收集來的情況和資訊,豐富了他的頭腦,擴大了他的視野,使他雖處區域性,卻能從全域性思考問題,把握今天,預想明天。

積極思考江南新四軍戰略發展方向(1)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新四軍挺進江南,堅持敵後抗戰。然而,粟裕對與之較量過十年的老對手國民黨當局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警惕。

1938年10月25日武漢失陷,抗日戰爭逐步由戰略防禦階段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軍停止了正面戰場的進攻,對國民黨政府由集中軍事打擊改為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將重點轉向華北、華中佔領區,對付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國民黨蔣介石方面,當初把新四軍放在敵人統治力量最強、交通最方便、作戰最困難的條件下開展游擊戰爭,雖有牽制日軍、配合正面戰場的作用和需要,但主要意圖是想假日軍之手削弱以至消滅新四軍。然而,半年多過去了,陳、粟等領導的挺進江南敵後的新四軍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紮根於江南這片沃土,發展壯大。國民黨蔣介石對此非常嫉恨和恐懼。正面戰場一連串失敗,以蔣介石為首的一部分人對抗戰採取消極態度,對內對外政策有了很大變化,並於1939年1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五中全會,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的政策,設立了防共委員會。以此為標誌,國民黨的###政策在不斷悄然升級。

挺進敵後的新四軍處在日軍、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夾擊的錯綜複雜形勢之中,隨著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到來,處境更加嚴峻了。粟裕形容這種軍事、###的複雜形勢是“黨內外,敵友我,矛盾重重相交錯”。一從敵方說,江南是日軍侵華的指揮部所在地,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且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工農業發達,是軍需、給養的補給基地。從1939年1月起,日軍在京鎮蕪三角地帶進一步增加兵力,採用攻守並用的戰術,深入重要集鎮,構築“梅花樁”式的據點,加強了對新四軍挺進江南初期創立的茅山抗日根據地的“掃蕩”。二從友方說,國民黨第三戰區丟擲了《江南淪陷區內諸種武力之整理方案》,對新四軍活動區域採取“畫地為牢”政策,規定江南新四軍只能在江寧、句容、丹陽、鎮江、當塗、蕪湖等縣境活動。還成立了所謂“第三戰區抗敵總動員委員會”,規定一切社會宣傳、群眾工作、擴軍、減租減息等均由該會負責,任何駐軍不得插手。三從我方說,面對這種形勢,江南新四軍的戰略發展方向更顯得重要,粟裕更為關注。因為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便不能從根本上衝破國民黨當局的限制和束縛,也就談不上發展由共產黨領導的獨立自主的抗日局面。而恰恰在這個關係大局的重大問題上中###內意見尚未統一,一波三折。

早在1938年2月,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就對新四軍的戰略發展方向指出:“目前最有利於發展地區還在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① 5月4日又進一步指示:“在敵後進行遊擊戰爭雖有困難,但比在敵前同友軍一道並受其指揮反會要好些,方便些,放手些。敵情方面雖較嚴重,但只要有廣大群眾,活動地區充分,注意指揮的機動靈活,也能夠克服這種困難……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後,還應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渡江進入江北地區。”② 粟裕堅決擁護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挺進江南以後積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的戰略意圖,很快開啟了江南敵後抗戰局面。

而這時新四軍高層領導中對中共中央的戰略意圖和方針存有不同的意見,項英主張“在皖南要建立一個根據地”,並作出了“部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