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年 詩中武聖(3 / 3)

少年穿著一襲布衣,氣質不凡,這樸素的衣著硬是讓他穿出了幾分仙氣飄飄的味道。

……

今日的課業結束之後,李常笑將這位少年獨自留下。

少年姓陳,名嵩伯,是李常笑尋訪鄱陽湖的時候找到的。

陳嵩伯孤身一人來到這龍門求學,見到李常笑自然覺得分外親切。

左右無人,自然也寬鬆了幾分。

“嵩伯,可能適應這學院的氛圍?”李常笑一臉關切。

聞言,陳嵩伯老實點頭:“同窗待我親厚,先生教授的課業也並不難懂。只是,弟子好像無意在此。”

“弟子想請先生賜下星象之法。”

星象之法,顧名思義就是天文的範疇。

李常笑昔日閒暇時,倒也沒少涉獵過這些方面,但是要他讓這難得的“苗子”轉修天文,對李常笑而言也是一種浪費。

他先是沉默了一瞬,腦子裡飛速閃過念頭。

終於,李常笑盯著面前的小子,腦海裡終於有了定計。

他拉著陳嵩伯坐下,首先問了一句:“你可知形象之學的類目。”

“學生知道,”陳嵩伯點點頭:“分門類,是為日月與五星。”

“這話其實並不完全。”李常笑出言糾正,緩緩開口:“當年的樓觀派祖師,尹喜,其精通觀星之術,可稱作觀星之祖,但他同樣也是道家之祖。”

聞言,陳嵩伯面露狐疑,不確定道:“先生的意思,弟子還要先學道。”

“不只是道,還有佛與儒。”李常笑繼續忽悠:“星象之學,除了日月與五星,另外還有二十八星宿,佛門中亦是有其註解,汝當習之。”

“至於儒門,儒乃是研習前人心得之學,若不得儒法之門道,何以觀閱前人之心得?”

陳嵩伯聽得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半晌。

他不確定道:“先生的意思,是要弟子同修三教,以輔助星象之學的修行?”

“不錯。”

“弟子明白。”

從那之後,文中書院另外開設一個類目,其名“三教合一”,只對卓越的弟子開科。

……

與此同時。

京兆萬年,杜府中。

一位鶴髮白眉的老者,正帶著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子坐在府中垂釣。

老者名叫杜君卿,是京兆杜氏近年以來,最傑出之人!

小子是杜君卿的小孫子,本名杜牧之。

爺孫二人坐著垂釣,可他們的魚線並未有餌,若在旁人看來肯定是有病,但這爺孫俱是樂在其中。

杜君卿一手拖住釣竿,轉頭看向小孫子,淡笑道:“牧之,祖父不讓你去文中書院,心中可有不滿。”

聞言,杜牧之緩緩抬頭,澄澈的目光看向祖父,莞爾一笑:“祖父這麼做,自是有道理在,孫兒自當理解。”

杜君卿聞言,面上閃過幾分欣慰。

“不愧是我杜君卿的孫子,這眼界非常人可比。”

他也沒有賣關子,從懷中取出一本泛黃的冊子遞了過去,其上赫然寫著《杜元兵法》。

杜牧之自然知道這位“杜元”是何人,那可是他們京兆杜氏的始祖,同時位列“文廟”與“武廟”的大賢!

可以說,京兆杜氏的繁華,正是從這位“杜元”先祖開始。

杜君卿將兵書遞給杜牧之,眼中閃過幾分野心:“我杜氏先祖文武兼備,子孫亦當如也。如今詩聖之位有人佔據,牧之你便是窮極一生,最終也難以越過前者。我杜君卿的孫子,可不能去做‘小詩聖’。”

杜牧之似懂非懂,不確定道:“那……孫兒當‘小武聖’?”

“不錯。”杜君卿滿臉正色:“即日起,祖父會請來一眾武勳故舊,上門傳授你兵家之法。”

“牧之,替祖父爭口氣!”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