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唐國公府統治涼州的時期,西域各國一直就依附涼州諸郡,如今涼州變成了大唐,當然也就過渡成了附屬國的關係。
長安街頭
有穿著異域裝束的使臣,到了街市旁自發下馬,全然不敢衝撞平民的聚落。
央不住武照的請求,李常笑只得帶著她出來,混在人群觀閱藩國使臣進京的場面。
十里長街,五彩斑斕的旌旗飄動,無不昭示著這是唐人的土地。
李常笑望著這一幕,思緒橫跨時光,彷彿又看到了匈奴使臣衝撞長安的場景。
時過境遷,走了匈奴,來了突厥。
可這形勢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看來並非是外臣不知禮,而是他們懂得審時度勢。”
聞言,武照抬起頭,連上滿是疑惑:“大師這話是何意,那不是一群藩夷,怎麼會識得禮數。”
她從小長於大儒的身旁,接觸禮法的同時,也被灌輸了不少神州正統的思想,而這恰恰是儒門最值得稱道的一點。
李常笑低頭看她,露出一個笑容:“你也說了,這是藩夷,又不是傻子。人非生而知之,但每個人都可以學而時習之,只在於是否甘願。”
武照會心地點點頭:“大師的意思是,他們是敬畏我大唐,所以才自發學習禮儀?”
“不錯,”李常笑肯定了這話:“貧僧一直覺得,以德服人不過是紙上談兵的妄語。唯有手中的力量足夠,才能保持長久的安穩。”
“武照明白了,就是要用拳頭打服他們。”
李常笑被她這直白的言辭逗樂了,無奈一笑:“隨你高興就好,”
不過心中對武照的想法並不意外。
畢竟這可是敢對“獅子驄”拳打腳踢的狠厲女子,她要是坐下來講道理,那才是真正的不講道理。
武德七年,四月
如今天子有意退位,這訊息已經不算是什麼秘密,就連遠在幽州的羅燕,也親筆書信前來詢問。
信中的意思,與房孝衝等老臣一般無二。
四個字:不服就幹!
這倒是像極了大唐的民風。
……
太極宮
這是在大明宮旁新立的一座宮群,早在武德四年就開始修建。
最大的特點不是奢華,而是靠近街市,四捨五入就是離白雲寺不遠。
武德帝給自己修建的養生之所,沒有在朝中引起太大的反對。
因為縱觀武德帝在位這七年,他並不是喜歡折騰人的性子,哪怕修建宮殿也只是出於禮儀需要,而不像某些昏君那般純粹為了找樂子和臭顯擺。
這倒是給後世的帝王樹立了一個榜樣。
不過,當天子的可以體貼民情,但是底下的臣子卻不能看做是理所當然。
武德帝待人寬厚不添麻煩,百官自然也會投桃報李,以各種由頭將太極宮的規制提抬高,到最後甚至不弱於大唐天子坐鎮的大明宮。
長安與京畿各縣的百姓更是踴躍而來,爭著要替天子修太極宮出一份力。
武德帝也是一個感性的人,聞訊當即大手一揮,將太極宮的主殿,就取名叫“萬民殿”。
……
萬民殿前
如今太極宮已經修繕完成,再有月餘就可以入住。
為此,李常笑也破例從白雲寺走出,替武德帝確認宮室的排布風水是否得當。
武德帝望著遠處的樓榭,眼底頗有幾分自得:“老祖,這可是百姓替朕修的!”
“確實不同凡響,”李常笑點點頭,沒有吝嗇自己的稱讚。
從風水來看:九地坐鎮,十方氣滿。
這可是福壽的匯聚之所。
武德帝得到肯定,臉上的笑容更甚:“往後朕再去白雲寺,可方便許多了。”
“陛下還是如從前那般,微服私訪即可,貧僧可不想這白雲寺,終有一日也成了達官貴人的消遣之地。”
“那是自然,”武德帝點點頭:“朕不過是敬畏老祖,實則對佛法不太感冒。倘若真讓佛門藉此昌盛,那有違非朕的本意。”
“陛下果真是念舊情的,青牛道宗的掌教,恐怕九泉下都會感戴。”李常笑似是想起什麼,不由感慨道。
三國亂世終結,天下道教興起,藥王、龍虎、武當三大祖庭瓜分氣運。
青牛道宗常年置身事外,歷時三百載,終究是有了沒落的趨勢。
若非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