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潮溼的天氣裡冷成狗,這是她覺得最幸福的事。趙紅軍原本也一樣,可是在新年期間又一次接到父母催促生兒育女的信,他也只能把信直接拿給林曉玲。
林曉玲驚訝的看了眼趙紅軍:“你沒把我還要上學的事告訴爸媽?”
“沒說,我以為你說了。”
“我怎麼說,不是你負責告訴他們嗎?”這種和公婆溝通的事,她都是交給趙紅軍去負責,兒子說兩句很容易就過關,換成做人媳婦的去說,是費力不討好。
“好吧!就算是我忘記說了,問題是爸媽說的生孩子的事,你怎麼想?”趙紅軍從善如流的承認自己的錯誤,現在討論的重點是生孩子,他可不能讓林曉玲又牽著鼻子跑。
“再等等吧!等我們條件好一點,等我畢業後再要孩子!”林曉玲不是不想要孩子,可是一想到現在的條件,想給孩子買點奶粉都不容易,她就打消了念頭。等她畢業,各種物資也沒有現在這麼緊張,她再生也不遲,那個時候她年紀也還不算太大。
“唉,你說你要怎麼獎勵我,為了你,我可是豁出去了。之前就說我要上學不要孩子,現在我都畢業,你還讓我找個什麼藉口糊弄爸媽。”趙紅軍故意纏著林曉玲。
“行了,別鬧,我這篇稿子還有一點就改完,改完早點睡覺。”林曉玲一把推開趙紅軍。
趙紅軍一想到還要繼續兩地分居的日子,哪裡還能放任林曉玲工作,彎腰抱著她就往床上去。
相聚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分離的日子馬上就到,林曉玲又得獨自一人遠行。趙紅軍想送,可確實抽不出時間送,只能讓任林曉玲一個人回到學校。
林曉玲的導師姓譚,是京城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在湘大教了一輩子書,是個書呆子型的人物,不善與人打交道,但是很好相處。譚教授還要給學校本科生上課,帶的研究生並不多,這一屆才三個研究生,算上往屆的師兄師姐,也不超過十個人。
歷史本就是冷門專業,唸了四年還選擇繼續讀研究生的很少,即使有人要考研究生也是跨專業去考。林曉玲現在不用像本科時一樣上課,更多的是跟著老師做一些理論研究工作,幫老師打下手整理資料,接受老師的指點。在時間自由的情況的下,她沒有選擇住校,還是住在家裡更舒服,哪怕研究生的宿舍經比本科時條件稍好。
林曉玲是如飢似渴的抓緊時間學習,但是遠在西北的趙紅軍可是被張金鳳罵了個狗血淋頭。張金鳳見到趙紅軍寫的回信,見他說什麼要等條件更好一點才生孩子,當場就氣得她一佛出世,二佛昇天。趙大海接到信也稍有些不舒服,只是他不缺孫子和孫女,兒子不願意生就不願意生。對於林曉珍還要繼續讀書的事情雖然心裡免不了腹誹幾句,但是看在親家份上面上還什麼都不能說。
張金鳳最氣的不是趙紅軍現在不生孩子,她最氣趙紅軍說什麼家裡條件不好,才暫時不生孩子之類的鬼話。條件不好,以前條件更不好,她還不是把他們兄妹幾個養大,現在條件還說不好,這話說都不該說出來。
村裡那些人什麼條件,一個個不都把孩子養大,還沒病沒痛身體結實著。老大和老二家的條件不好也沒說什麼等條件好再生孩子的鬼,輪到他就怎麼不同,三兄弟一起長大,怎麼到了趙紅軍這裡就格外不同。
張金鳳再氣也只能無奈接受現實,趙紅軍和林曉玲不在身邊,她想念叨也要有人聽,於是遭罪的就成了趙大海。趙桂芝每天上班,家裡就有隻老倆口,每天被迫聽張金鳳唸叨,逼的他不想呆她唸叨,每天只能儘量多幹活少回家。
趙大海不光自己幹活,還把趙民強也帶上一起,把他折騰的苦不堪言,又不敢反抗,晚上回家只能像鹹魚一樣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張金鳳沒了唸叨物件,家裡的電視機又嫌費電,捨不得開,無事可做的她乾脆每天做棉鞋,給家裡人做棉鞋,還給趙紅軍未來孩子做虎頭鞋。除了趙紅軍讓她操心之外,趙桂芝的婚姻大事也讓她著急,都二十好幾的大姑娘,連個物件都沒有,什麼時候才能結婚成家。
張金鳳每天除了在家做鞋就是四處找媒人打聽合適的物件,可是她認識的一些媒人拿出的物件讓她都不滿意。打聽了不少未婚男青年,但是還沒有安排過一次見面,張金鳳挑剔的名聲也在四鄰之間傳開。
家裡有未婚兒女的也只能羨慕的看著張金鳳挑三撿四,人家有那個條件,姑娘本身爭氣,孃家條件又不差,家裡還有厲害的哥嫂做後盾,結婚挑一點也是正常現象。
趙桂芝還不知道家裡老孃正在為她的婚姻大事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