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李世民接見唐僧不久後。
另一個訊息,也很快就來到了他手上,那就是王玄策的訊息。
王玄策的事情,是發生在貞觀二十一年。
那年,王玄策帶使團去天竺發紅包的時候。
戒日王死了,天竺內部正發生了內亂,王玄策所帶的使團,因此受到了襲擊。
老王也是個狠人吶,使團被襲擊之後,他是連夜跑出天竺。
原本他是可以一路跑回去的。
可他一想,就這樣回去,那也太沒面子了。
於是,轉頭就找人借了點兵,把天竺給滅了。
滅了就滅了吧,他還不佔領。
大唐與這寶地,也就此失之交臂了。】
網友【彈幕】:“一人滅一國,那麼大的功勞,李世民居然只給他官升一級,感覺老王好虧啊!”
網友【彈幕】:“虧?李世民沒砍了王玄策,那都是的李世民大氣了。”
網友【彈幕】:“王玄策一人滅一國雖然威風了,但給大唐留下的隱患卻是不小。
甚至大唐還特地制定了規定,使者在沒有詔令的時候,不能去擅自滅國。”
網友【彈幕】:“滅國還有錯了?什麼邏輯?”
網友【彈幕】:“當時大唐是要聯合天竺對付吐蕃的,結果王玄策把天竺滅了。
這樣一來就間接的解決了吐蕃的後顧之憂。
甚至吐蕃和名正言順的接手了天竺的一些土地,導致吐蕃實力快速增長。
王玄策滅天竺,算是給大唐留了一個大敵。
滅天竺這事情,就相當於大唐得了名聲,但吐蕃卻得到了實打實的好處。
二鳳能給王玄策升一級,那真的已經夠厚道了。”
網友【彈幕】:“滅了就滅了唄,天竺連大唐的使團都敢打。
就算是不滅,以後說不定他們還會聯合吐蕃一起打大唐,早滅早好。”
網友【彈幕】:“人家那時候內亂啊!再說了,你看李世民給王玄策的封賞,你再看看李世民給其他滅國功臣的封賞,這裡面就能看出門道了。”
網友【彈幕】:“王玄策這事情乾的確實是不太地道,大唐的國策一直都是遠交近攻。
他直接把一個不相鄰的國家滅了,讓一個相鄰的異族增強了國力。
再這件事情中,其實得利的,也就王玄策和吐蕃了。
大唐其實不缺這點名聲了。”
網友【彈幕】:“大唐自己也可以去佔據啊!”
網友【彈幕】:“大唐太遠了,而且王玄策是找吐蕃借的兵,你猜大唐去佔據花費得多大。
若是李世民對於天竺的瞭解足夠多,那他可能會派人去佔據,。
可那時候大唐對天竺的瞭解並不是很多,為了那麼遙遠的一片土地,動用這麼大的花銷。
對於大唐來說是很虧的。”
網友【彈幕】:“主要還是不該找吐蕃借兵,其他的倒是沒什麼。”
........
【至於第三種交流,那就是突厥和天竺的關係了。
突厥挨著大唐,那闊以說是倒了八輩血黴。
動不動就捱揍,動不動老大就被抓走了。
不過這也是突厥自找的,當時要不是他有事沒事的挑釁一番大唐。
大唐在後面,也不會有事沒事的揍他一頓了。
到後來,突厥實在是忍不了了。
於是一咬牙,一狠心,孃的,這鬼地方誰愛待誰待,爺不伺候了。
然後就舉族搬遷了。
突厥一開始的目標,那是效仿當年的匈奴。
想給西方世界,一點點東方遊牧民族的震撼。
可惜,當時的突厥,實在是被大唐壓的太狠了,。
加之他們那時候,又是在跑路途中,實力也沒有匈奴那麼強悍。
再一個,就是後勤補給什麼的很難,基本就是走到哪搶到哪,搶到什麼是什麼。
反正就是各種不順心。
後來在打阿拉伯人的時候,突厥受到了較大阻力。
他們其中的一支,偶然間遇到了天竺那個神奇的口子。
於是這一支突厥,就一狠心,一咬牙,決定幹了。
雖然聽說這天竺也是個國,但突厥都到這地步了。
加上天竺之前也被大唐揍過,還被吐蕃教育過。
這會的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