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大明首個溶於水的皇帝(1 / 2)

【對於應州大捷到底殺了多少敵人,就這麼一個記載。

但是有一個佐證就是蒙古小王子在應州大捷後的同年就死了,有說病死的,有說氣死的。

我們對比一下應州大捷前後,蒙古那邊的行動。

正德元年:韃靼小王子擾靈州、固原之戰

正德四年:韃靼小王子擾延綏之戰

正德六年:韃靼小王子攻擾邊界諸堡之戰

正德八年:韃靼小王子擾大同萬全衛之戰

正德九年:韃靼小王子擾大同、寧武、蔚州之戰

正德十一年:韃靼小王子擾薊州、偏關之戰

正德十二年:韃靼小王子擾邊順聖川之戰

應州大捷之前,十二年的時間,韃靼小王子發動了七次規模較大的犯邊。

應州大捷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再也沒有記錄下來的大規模犯邊行動。

小規模的犯邊或許依舊有,但沒有記錄下來。

根據這後果反推前因,那就不難看出應州大捷對於蒙古一方來說。

損失肯定是小不到哪裡去的。

最少也是被打出了一點心理陰影吧。

這個陰影,絕對不是被斬首十六級打出來的。

至於有人說,明朝的首級制度不太準確。

說明朝時期,斬首雖然也算是戰功的一種證據,但這與殺敵數是不相同的。

例子就是萬曆時期,李如松幫高麗打鬼子,總共就只報了斬首一千多。

而小鬼子那邊卻說死傷了八萬之多。

再加上蒙古人有收屍的習慣,所以這斬首十六級也不是不可能。

這個可能,可以說幾乎沒有。

因為武宗當時是御駕親征,而且後面還有追擊蒙古軍隊的記載。

也就是說,蒙古軍隊是敗逃的一方,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收屍。

特別是在十月初五這一天,雙方打的非常激烈,在武宗實錄中,對這一天的記載是乘輿幾陷。

也就是說,當時的戰線幾次蔓延到了武宗大帳邊上了。

這種情況下,誰顧得上收屍啊!

至於首級一說,明軍軍功雖然有其他記載的方式,但首級也絕對是重中之重。

成化犁庭的時候,汪直甚至還拋開新墳斬過首級,當然,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被抹黑的。

但是從這一記載中,不難看出,首級對軍功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在明軍勝利,且戰況激烈,蒙古人不太可能收屍的前提下。

斬首十六級那就只能是假的了。

以上看來,這一次朱厚照的御駕親征也算是成功的。

可是對於這樣的功績為什麼會這樣一筆帶過,甚至是寫的這麼漏洞百出呢?

原因只有一個,文官集團對朱厚照恨到極點。

這也就導致了,朱厚照成為了大明第一個溶於水的皇帝。

說一說Up主對朱厚照的個人猜測。

僅屬於根據部分史冊進行的猜測,並無實據。

縱觀朱厚照一生。

他的一切行為,似乎都是在想盡一切辦法,要弄死文官集團。

1505年,朱厚照繼位。

當時的文官集團,在弘治一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朱厚照繼位之後,便向文官集團出手了。

於是以劉瑾為首的宦官八虎,被朱厚照率先放了出來。

他想要和他爺爺成化帝一樣,利用宦官對文官進行打壓。

然後,五年的時間不到,劉瑾就倒了。

記住這時間,劉瑾僅僅只是在朝野上,橫行了5年的時間。

這個時間對於很多宦官來說,不算太長。

但是,他似乎卻成了大明所有宦官中,最壞的一個。

在大量的記載中。

對於劉瑾的描寫,都是勾結藩王造反,橫行朝野,迫害忠良,貪贓枉法等等。

似乎劉瑾犯下了所有該死的罪行,最終結果就是被凌遲處死。

可劉瑾一個太監,他造什麼反?

還勾結藩王造反。

這就算成了,藩王難道還能把皇位,給他這太監不成?

大唐後期,那麼混亂的情況下。

太監都敢殺皇帝了,可也沒哪個太監登基不是。

要說他是想換個皇帝,那就更扯淡了。

他是朱厚照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