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快看這是什麼!”
柳大通好像有重大發現,跑過來遞來一個東西,聞一鳴接過,吃驚道:“青銅卡尺?”
“卡尺?不會吧?”
“這麼可能?漢代居然有卡尺?”
“難道又是一件穿越過去的東西?”
眾人趕緊圍上來,看著眼前的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動尺等部件構成。尺上端有魚形柄,中間開一導槽,槽內建一能旋轉調節的導銷,循著導槽左右移動。
在活動尺和活動卡爪間接一環形拉手,便於繫繩或抓握。兩個爪相併時,固定尺與活動尺等長。
將左手握住魚形柄,右手牽動環形拉手,左右拉動,以測工件。因年代久遠,其固定尺和活動尺上的計量刻度和紀年銘文,已鏽蝕的難以辨認。
“我記得這種青銅卡尺,歷史博物館和京城博物館各收藏一件,都有計量刻度和紀年銘文。”
聞一鳴笑道:“公元18年王莽得知有位巧匠能製作一種飛行器,用大鳥羽毛做成翅膀,然後裝在人身上,可飛行數百步。王莽立即召見他,並親自觀看他的表演,支援他的飛行實驗。”
“所以不要小看古人智慧,很多東西早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前已經發明,只不過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這也是考古存在的意義所在。”
聞一鳴又拿起一面銅鏡,清洗乾淨,漢代銅鏡是寶貝,做工精良,紋飾考究,正好一束陽光照在鏡面上,突然臉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