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墉,清廉愛民,有濃墨宰相之稱,乃清代帖學的巔峰人物,精華內蘊,味厚神藏,對清代的書法家以及近當代的書法家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影響。
他的書法最初從趙孟頫、董其昌入手,又喜好蘇軾的筆意,曾潛心研習《閣帖》,對唐宋諸家並六朝碑版無不臨習。不僅擅長楷書、行書,同時也能寫榜書和小楷。喜用硬筆短毫,書法豐腴淳厚、落落大度,體現他一生的襟度。
而和珅的書法同樣氣度不凡,只是初心可能不正,為阿諛奉承萬歲爺,在模仿下足功夫,已經到達以假亂真的地步,乾隆後期有些詩匾題字,乾脆交由和珅代筆,從中可以看出和珅書法之造詣。
和珅書法流傳極少,被奸臣名聲所累,特別是書法長卷,難得一見的珍品。
“還有唐歐陽詢的化度寺帖!”
聞一鳴小心翼翼的開啟箱底用紅綢包裹厚實的卷軸,第一個竟然是唐歐陽詢!
歐陽詢,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難道另一張是?”
聞一鳴激動不已,突然心想事成的奇妙直覺,慢慢開啟最後卷軸。
“王洵,三月帖!”
聞一鳴忍不住仰天長笑,果然是三王最後一王,王洵消失多年的三月帖!
王珣,善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鑑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伯遠帖》是問候親友疾病的信札,《宣和書譜》載:珣三世以能書稱,家範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此帖經北宋內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為乾隆珍藏三希寶帖之一。
《宣和書譜》還曾收有其草書《三月帖》,戰亂後下落不明,今天終於重新現世。
“王羲之篆書臨碑帖,王獻之的丙舍帖,加上王洵三月帖,哥也有自己的三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