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驗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林婆婆一下子開啟話匣子,開始講述黑鼎真正來歷,所謂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
不過古代火星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都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代表天蠍座中的紅色一等亮星―――心宿二,由於它紅光如血似火,故我國稱它為大火。
天蠍座是黃道星座,在中國傳統的天文學中屬於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顆星,分別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員。
而火星總是在黃道附近移動,火星留守在天蠍座的罕見的天象,在中國的星占學上被認為是最不祥的,象徵皇帝駕崩,丞相下臺。不祥的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則兩星相互輝映,爭紅鬥豔,就叫熒惑守心。
在此之後第二年秦始皇死後,據歷史考證,當初這塊隕石並沒有被焚燬,而是燒的只剩下很少的金屬物質,實在燒不掉,於是秦始皇將其帶走。
結果第二年秦始皇駕崩,這塊石頭被認為是不祥之物隨著秦始皇長眠於地下,被置放於秦始皇的頭頂。而後秦始皇陵被項羽盜掘,此物被項羽帶走,後項羽自刎於烏江此物不知所蹤。
劉伯溫,中國歷史上傳奇程度僅次於諸葛亮的軍師。此人精通奇門遁甲、天地五行,也是歷史上出名的風水相師,劉伯溫晚年告老還鄉欲尋一塊風水寶地移其祖墳,他運用卦爻陰陽經找到一塊名為茗洋的王土,風水極佳。
不料當朝政敵左丞相胡惟庸也深得風水之學,察知此事後,密告劉伯溫貪念王氣聚集之地,有顛覆朝庭之野心。
朱元璋大怒,欲殺劉伯溫以絕後患。劉伯溫聞訊後,驚恐萬分,親赴金陵謝罪,不敢再回青田,遷祖墳便也擱置了下來。不久劉伯溫被胡惟庸下毒害死,就連劉伯溫的屍骨也被他偷葬於某至陰至寒之地,而胡惟庸卻竊取了茗洋之地。
後百年間茗洋被盜掘,密傳出一奇石雖帶王氣但至兇至邪。萬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
後來大清國師府丹陽真人尋得一兇石,帝氣翻湧但至陰至邪,無法煉化無法可毀,最終煉化分開為十二顆紅色寶石,並加銅鑄造了十二生肖銅獸首,裝入它們的右眼之內,以鎮其邪氣。後來朕把它們安置於圓明園中,畢竟含有帝王之氣,還是要留在帝王之家放心!
“什麼?難道是圓明園十二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