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月露盤(1 / 2)

小說:鼻尖上的寶藏 作者:雅玩居士

聞一鳴聽完更吃驚,看著林婆婆嚴肅的表情,眼前這個貌不驚人的黑爐居然跟十二銅首同根同源?

林婆婆長嘆道:“我雲香齋第一代前輩有緣得到熒惑,找隱世高人把其打造成此爐,發現融煉香材過程中可以吸收雜質和毒性,達到淨化的神奇功效,所以秘不示人,作為雲香齋鎮館之寶。”

聞一鳴聽完心頭更加疑惑,既然是百年秘不示人,今天為什麼要告訴自己這個外人?

林婆婆看出對方的疑惑,擺擺手,站起身又拿出一個紅色包裹,小心翼翼把層層絨布剝開,瞬間一抹柔亮的光澤,立刻在房中浮映,照亮寬敞的空間。

“這是……”

聞一鳴呆若木雞,目光充滿沉醉之色。彷彿一輪明月,悄然懸掛在房間的半空中,猶如透明圓球,皎潔清澈,纖塵不染。

柔和似絮,輕均如絹的輕紗,簇擁著盈盈的皓月,清輝把周圍映成一輪彩色的朦朧光暈,有深而淺,若有若無,十分瑰麗而神奇。

盤子若隱若現,彷彿虛幻,只有層層銀白色的流光溢動。忍不住伸手輕微觸控,感覺盤子內壁潤滑似玉,清涼無比。

看似盤壁薄得彷彿一頁白紙,一戳就破。可真正入手,又覺得薄壁實際上十分堅固,哪怕在空中跌落地面,也未必能夠傷它分毫。

“這難道是……”

聞一鳴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林婆婆點頭笑道:“不錯,正是月露盤!”

“那無根之水的傳說……”

聞一鳴猛的站起身,目光灼灼盯著姣如明月的盤子,既然月露盤存在,那無根之水……

所謂無根之水,指沒有源頭的水。一般來說是指未落地的雨水,或者清早時候由於冷熱溫差凝聚的蒸氣露水。

這樣的無根之水,在古代中醫學家眼中,屬於上好藥引。另外在修行者看來,無根水更是調養身體,清理五臟六腑雜質的靈露。

漢代的時候,漢武帝劉徹妄求長生,聽方士說用天降甘露拌玉石碎屑服食,可止陰氣生陽氣,長生不死,於是下令專門修造一尊托盤承露銅仙人。

史料記載,因為仙人好樓居,於是武帝乃作通天台,高二十丈,以香柏作殿梁,香聞十里,故又名柏梁臺。

另外為承接無根之水,還讓人在臺上建銅柱,高三十丈,上有仙人,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甘露,也就是所謂的仙人承露盤。

“先生請看!”

林婆婆捧起一汪清水,懸空垂入幾滴進月露盤,晃動盤子,幾顆水珠,忽然溜溜一滾,然後就好像滾雪球,沿著盤壁輕快的打轉,好半響都沒能停下來。

“大珠小珠落玉盤!”

聞一鳴親眼看見眼前不可思議場景,感嘆道:“這應該就是極品越窯青瓷吧?”

“好眼力!”林婆婆一挑大拇指,讚歎道:“先生見多識廣,真是越窯青瓷!”

難怪聞一鳴認識,他手裡又有一塊秘色瓷,其實也就是越窯青瓷,上次聽耿寶昌解釋過,在瓷器燒製過程中,哪怕嚴格按照詳細的步驟燒窯,但是在燒造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機率產生變異。

變異的結果,不外兩種情況:一是窯病,二是窯寶。

南窯筆記記載,釉水色澤,全資窯火,或風雨陰霾,地氣蒸溼,則釉色黯黃驚裂,種種諸疵,皆窯病也。

相反又有一種窯變,蓋因窯火精華凝結,偶然獨鍾,天然奇色,光怪可愛,是為窯寶,邈不可得。

早在宋代時候,窯工已經發現了這種窯變現象,而且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把這種窯變現象歸類,加以利用,然後成功燒製出大名鼎鼎的鈞瓷。

鈞瓷的顏色多變,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騰,可謂變化莫測,鬼斧神工。

這種窯變,本來是一種病,但是士大夫卻欣賞它的美,推崇備至,以至於鈞瓷身價倍增,列入五大名窯之一。

總而言之,窯變大致可分為變形、變色、變質三種。聞一鳴很懷疑,眼前這個月露盤,就是在窯變的過程中,產生質的蛻化,變成稀世珍寶,獨一無二,舉世無雙。

“這是雲香齋第二件秘寶,月露盤,滿月之日,可承接花露之水,此乃無根之水,用來合香,事半功倍,效果奇佳!”

聞一鳴深吸口氣,不由感嘆今天不虛此行,無論是淨化香材的熒惑鼎,還是收集無根之水的月露盤,對於香道師來說都是無價之寶,夢寐以求的極品神器。

他站起身,看著林婆婆嚴肅問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