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老長公主黑著臉回去,靜妃心裡舒服了,皇貴妃那惡婦也有今天!老長公主算個屁!她再得寵也是個嫁出去的公主,她還能比太后厲害?
早點聽勸,乖乖依了太后,用得著花十萬兩白銀作聘禮?真是有夠蠢的!這下弄巧成拙了吧!京城的鋪子作坊,一次就被太后掏空,而且這還僅只是個開始,六個女人進府的目的就是衝晉王的萬貫家產去的!
六個女人的背後是太后,她們拿到一百兩,得交給太后九十九兩!太后已經明說了,她沒幾天好活了,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兒小五,這意思就很明顯了,以後那些日進斗金的鋪子都是本妃的了!
丁侯爺很痛苦,三兒子之前跟著晉王,也沒指望他能有多大出息,後來受牽連,好在事情有驚無險,晉王終究翻身了。
但老大和老二卻沒救了!因為老三的事分了家,這就更不好管束了(以前也管不住),尤其是老二家,那媳婦可是個不甘寂寞的,老三才出事,便不惜餘力去巴及寧王,後來孃家被抄了,安分了一段時間,太后又回來了,一身狼狽回來,以為會安靜下來,做祖母的一下子就想要了幾個孫子命,說不過份,能說得過去嗎?
江南老三帶著那個曾與宋家訂過婚的庶女進京了,奉的還是太后的懿旨!母親心裡正不舒服,正好老二一家以為得了天大的機遇,熱情相邀給迎過去了,那庶女居然是來做晉王側妃的!
“還是把老大老二叫回來說一聲,此事最好不要參與,為娘覺得這事十分欠妥!”
還是母親頭腦清醒,可惜兩個兒子不聽勸,老大說堂妹能嫁給晉王是好事!
“爹,祖母年紀大了,糊塗是可以理解的,怎麼您也糊塗了?太后之前不喜歡晉王,做了不少過分事情,正好堂妹嫁過去修復一下關係,這對大家都是好事情。”
“修復關係?她拿什麼修復?娶一個與宋家訂過婚的庶女做側妃,晉王難道不覺得是羞辱而是恩賜?
就算沒有這層過往,那晉王夫妻的感情之好,一般的女人能插足得了?去年皇上去小土城秋收為父有幸得以參加,和所有大臣一樣,都是震驚百萬丈!
以晉王妃之能,別說她是大涼國的公主,就算她真的是個鄉下野丫頭,其功勞之大,封候拜相真不為過。
她和晉王一路流放過去經歷了多少事?這已是天下盡知的事情,那可不是簡單的幾句忍飢挨餓,路途遙遠艱辛可以概括的,人家小夫妻倆是一起經歷了多少生死的患難夫妻!
晉王發誓要與王妃一生一世一雙人,這事連皇上都已經允准了,就你三叔家的那小丫頭片子,她拿什麼去吸引晉王?別說吸引晉王緩和關係,不被引火燒身也算是萬幸的了!”
“爹,男人嘛,哪個不是三妻四妾的?更何況晉王還是位皇子,又是個從小就舞槍弄棒的人,多年在邊關征戰,能見過幾個女人?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不是剛從邊關回來就一次娶仨了嗎?而且還是在身中劇毒快小命不保的情況下,這還玩起了一生一世一雙人,誰信?”
丁大公子自認為自己是個儒雅文人,雖談不上才高八斗,但也算風流倜儻,說實在的,他很贊同太后娘娘的觀點,晉王不適合做太子,五皇子比他更適合,他只適合做個戌邊守國的大將軍。
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治國統天下,靠的不是武功高超與否,也不是文采斐然,而是心機和籌謀,只要能統治住臣子,什麼禦敵打仗,耕種民生,統統都會有人去做的。
就像晉王武功高強能征善戰,晉王妃善鑽營放得下臉,是個賺錢的好手,可這又能怎麼樣呢?現在的皇上只是讓他們出點年禮,以後的皇上,哼哼!能給兩成也就可以得很了!
五皇子身上流有丁家的血脈,論親疏,自然是他最近,他坐了皇上,丁家才會更好,父親就是個沒主見的人,什麼都聽祖母的,連這麼個淺顯的道理都弄不明白,還來對兒子們指手劃腳,還真是有些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