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鬆手,便會錯失這千載難逢的良機。
而劉氏像是突然被什麼觸動,思索片刻後看著溫老爺開口道:“老爺,是不是此前看中大丫頭的那個楊氏?”
溫老爺輕輕點了點頭。
小劉氏見狀,眉眼瞬間舒展,笑意盈盈道:“楊家好啊,楊家可是難得的好人家啊!”
此前因崔氏捨不得女兒遠嫁,才婉拒了楊家的婚事。
若不是這些因素交織,崔氏定然不會讓溫以柔嫁去白東平伯爵府,而是必定要與楊家結親的。
崔氏在一旁聽聞,也不禁連連點頭,這三丫頭要是真能嫁入楊家,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溫老爺輕咳一聲,轉向彭氏說道:“安哥兒媳婦,你接著說。”
彭氏點頭應承,繼而開口:“這楊氏聲名赫赫,想必大家都早有耳聞。不過,此次卻有一點特殊之處,我倒覺得甚是契合三妹妹。”
彭氏微微淺笑,接著道:“眾所周知,楊氏乃百年書香世家,可我那手帕交在信中告知,她夫家的隔房堂弟,不知為何,對學文並無喜好,反而是棄文從武,如今在老家的守備營擔任八品官。
也正因如此,楊家對這哥兒的婚事頗為頭疼。那些想嫁入楊家的姑娘,皆是衝著楊家的文風名氣而來,可這位公子卻並非她們心中理想的夫婿,所以這婚事才一直懸而未決。再者,他雖是庶房嫡子,但家中也很是看中姑娘的家世。”
小劉氏一聽是庶房,臉色微微一變,不禁略微沉著聲問道:“那這位公子的父親如今在何處任職?”
彭氏看向小劉氏,淺笑道:“如今他們家中早已分家,而那位楊老爺與楊太太就在京中。楊老爺如今任職於京中的通政使司,擔任正四品的右通政之位。”
這般官職,在一眾小輩們聽聞來,只覺正四品的官家已然是相當不錯的門戶了。
那楊公子身為嫡出,又有著大族子弟的身份加持,如此看來,溫以容若能嫁過去,似乎也是一門不錯的親事。
然而,崔氏、小劉氏,乃至溫老爺,卻並未輕易被這表象所惑。
在這京城之中,通政使司衙門的地位著實有些尷尬,不上不下。
論其權勢,遠不及內閣六部那般顯赫,難以在諸多重大朝政決策之中擁有強大的話語權與主導權。
論其職能,雖負責收受、檢查內外奏章等事務,但多為資訊的中轉與初步梳理,並無太多直接左右朝局的力量。
而通政司並非關鍵晉升途徑,與內閣、六部等衙門相比,其重要性和影響力明顯不足,對官員的吸引力也相對較弱。
彭氏心底對溫老爺等人遲疑的緣由也明白,她嘴角噙著一抹從容的笑意,侃侃而談:“像楊氏這般的百年大族,祖父您心中應當有數。不管是嫡房還是庶房,對於家族子弟的管教向來嚴苛。”
就如同崔氏的孃家,但凡家中有嶄露頭角、頗具潛力的後人,本家都會悉心栽培、嚴格管束,全力扶持其成長。
崔衍和崔彥不就是如此,一個為他尋了個宗室女的婚事,另一個將他助力至三品御史之位。
畢竟大家族最重名聲,時刻擔憂族中子弟行差踏錯,生怕有人做出有辱家門之事。
而大家族就如同一張巨大的保護傘,無論嫡出還是庶出,皆能受其庇佑。
崔氏微微頷首,對彭氏所言深表贊同:“的確如此。”
彭氏話鋒一轉,接著說道:“這位楊公子機緣巧合之下,在守備營前不久立了功,經楊家一番運作,不久之後便會調回京城任職。這便是我那手帕交寫信與我探口風的根由所在。楊家一心想為他尋覓一位,家在京中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