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8將在外(1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第969章1058將在外

魏廣德想的對不對,只能說還真讓他蒙對了。

緬甸的民族關係複雜,緬甸國王只是對平原地區實施統治,在山區少數民族實行土司制度。

英國人保留了這一制度並採取分而治之政策,利用少數民族間招募僱傭軍鎮壓反抗。

古代緬甸政治結構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鬆散而雅緻,除了首都及近郊地區在緬族貴族和官員的細膩照料下盛開之外,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則主要實行“土司制”。

宛如各具特色的花瓣,在當地首領的統治下獨立綻放,他們以進貢、通婚或提供兵員等方式與中央政府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臣屬關係。

當英國人涉足緬甸,他們的目的並非僅僅是為了加強殖民統治、削弱本土勢力,而是有意識地煽動各族之間的對立,宛如一陣陰風,使得原本和諧的民族關係變得風雨飄搖。

英緬總督不僅保留了山區少數民族原有的土司制度,更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巧妙地在少數民族間招募僱傭軍,利用這些軍隊去鎮壓緬族或其他各民族的反抗。

在鎮壓山區少數民族的過程中,英國人逐漸發現,這裡的民眾性情彪悍、桀驁不馴,就像一匹匹未被馴服的野馬,只聽從於原來的土司。

這個發現彷彿為英國的殖民統治開啟了一扇大門。

1886年,殖民地官員在給英國政府印度事務大臣的信中寫道:“撣族、克欽族和其他山區部落是在世襲頭人的統治下生活,他們的權威足以維持他們的秩序。

在那兒不需要對付分散的大眾,而只需對付具有高度組織、以道德和行政管理的個人統治者。

如果我們獲得了這些統治者的忠誠,我們將會盡可能快地實現我們的目標,所有的徵兆都表明這不是一個困難的任務。”

而在這一時期,英國人還將罌粟的種子帶到了緬甸。

緬北的撣邦、克欽邦,如同一片神秘的樂園,是世界上最優質的鴉片生產地之一,這裡的土壤似乎特別適合罌粟的生長。

在當地勢力發現了這個發財機會後,他們迅速擴大罌粟種植,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武裝軍隊,“以軍護毒,以毒養軍”。

這片鴉片王國逐漸演變成“金三角”最大的製毒、販毒地區,猶如一個無法破解的詛咒,使緬甸人民陷入了無盡的深淵。

“分而治之”作為一種統治政策十分古老,歷史上,羅馬帝國、埃及、波斯帝國以及拿破崙時期的法國都曾經實行過這種政策。

英國是典型的海權強國,其基本地緣特徵就是領土面積有限且遠離大陸,經濟和商業主要靠海洋通道將其不連貫的領土連線在一起。

這使英國具有將歐亞大陸國家分裂為較小單位的固有傾向——因為國家越小,就越要依賴強國,國家越小也越容易被掌控。

英國統治者明確提出“分而治之”政策是在印度發生民族大起義後,莫拉達巴德地方駐軍司令官瓊·柯克中校在一份檔案裡寫道:“我們的態度是盡力維護現存的宗教和種族分裂,而不是使之融合,分而治之應該是印度政府的原則。”

孟買總督愛爾芬斯頓非常讚賞這種觀點,他在一份備忘錄中寫道:“分而治之是古羅馬的座右銘,也應當是我們的座右銘。”

因此,英國“在每一個殖民地裡進行分化,利用這一部分去反對另一部分。”

這就是英國在其殖民地統治中慣用的“分而治之”政策,而這種統治方式也被推廣到其他的英國殖民地。

值得注意的是,二戰後,英帝國從其殖民地精心撤退之後出現的印巴分治問題、南非種族問題、新馬問題、中東領土糾紛及族群衝突等問題,某種程度上與英國的殖民統治遺痕不無關係。

大明有沒有實力殖民這些地方,就當下肯定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最多就是透過蛙跳的方式,在沿海建立一些據點,透過水師航線相互連線在一起。

只是當下的通訊條件限制,地理太遠的地區,還是任命全權總督為好,統領一地的軍政大權。

而這樣的封疆大吏,要想贏得穩定的統治環境,自然離不開大明背後的威懾。

以前的大明之所以在鄭和下西洋獲得巨大成功後,為了所謂節省國力收縮了海外的擴張,那是因為沒人意識到其中巨大的利益。

可魏廣德來自後世,自然知道其中巨大的好處。

西班牙一個在歐洲中流的國家,就是憑藉先人一步進行的大航海時代,在美洲獲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