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並一直承擔到現在。”
張居正嘆道:“自洪武以來已過百餘年,歙縣一直比周圍五縣多承擔數千兩稅銀。
昨日想起,我翻看了帥嘉謨呈文,呈文中一句話寫得好。
"天下之道,貴呼均平,故物有不得其平則鳴。歙縣久偏重賦,民困已極,躬遇仁明在位,備陳情款,懇乞均平"。
此文有理有據,當不假。”
張居正說完就沉默不語,讓魏廣德自己體悟他話裡的意思。
“你想要清查天下賦役?”
魏廣德明白了,張居正為了推動一條鞭法公平公正,打算對《大明會典》裡記錄的天下賦役進行一次清查。
要知道,朱元璋定下來各地的賦役是命令後代皇帝不準改動的。
歙縣的事兒,怕不止嘉靖朝才被人覺察到,但是都因此沒人吱聲。
畢竟,這筆賦役已經被記錄在歙縣頭上,已經很難改動。
對於魏廣德的問話,張居正依舊沒有吱聲。
搓搓手,魏廣德有些擔心此事弄大了不好收場,即便有理有據,其實也很難推翻既定事實,於是又開口問道:“那此事既然已經發生多年,南直隸那邊是怎麼處理的?”
“巡撫海瑞給出批示“仰府查議報奪”,巡按劉世會批示“請徽州召集六縣負責官吏、鄉紳、耆老等民眾,進行合議”。
此後各縣皆有回覆,其中績溪縣回覆申文“照舊定納,庶免小民激變之憂,官民兩便”。”
張居正這才開口說道。
“嘶”
魏廣德倒吸一口涼氣,績溪縣可以啊,敢對海剛峰說出威脅的話。
小民激變之憂,可不就是指民變嗎?
只不過驚詫只是瞬間,魏廣德忽然反應過來,此事怕不會這麼簡單。
低頭略一思索,他就大概想出原由了,不由抬頭看著張居正問道:“他們對一條鞭法不滿?”
任何政令其實都是相互的,天下財富就那麼多,要麼你多給,他麼他多給,總量是不變的。
一條鞭法推出,如果疏解民困的話,那對於以前的既得利益者來說就是天大的損失。
“之後呢?”
見張居正沒有接話,魏廣德又問道,“隆慶五年是怎麼回事兒?”
“帥嘉謨查了歷代戶部給徽州的勘合,猜測是徽州戶房的書手舞弊,導致所有人丁絲絹全部落在了歙縣身上。
隆慶四年底,帥嘉謨將他的新發現提交徽州府,無回應,便決定進京。
隆慶五年中,南京都察院回覆“典有所遵,賦當均派,合從抄出酌行”,南京戶部批“侯本處巡按衙門題”,還專門給徽州府發出了一份諮文,要他們做出解釋,拿出解決辦法。
只是到現在,似乎依舊沒有進展。”
張居正答道。
“帥嘉謨人呢?他既然做了這麼多事,這兩年不可能什麼也不做吧。”
魏廣德驚訝道。
“我就是想以此案為例,做為對賦役清查的源頭,先清查賦役,再清查戶籍和重編黃冊,最後清丈田畝。
這些事兒做好後,在大明十三省推行一條鞭法。
否則,以現在戶部掌握的情況推動一條鞭法,怕是會功敗垂成。”
張居正開口說道。
聞言,魏廣德微微皺眉後說道:“叔大兄,江南許多地方都推行過此法,並無不妥啊。”
“那是府縣推行,有錯及時修改就是了,可是朝廷在全大明推行,必須考慮好這些影響,善貸不會忘記山東之事吧。”
張居正提醒道,“黃冊、白冊也不利於朝廷行事,必須統一。”
魏廣德感覺牙疼,現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在隆慶元年出任戶部尚書,就因山東之亂反對一條鞭法。
至於黃冊白冊,南京湖廣道試監察御史陳堂也上奏挑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