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洋水師任務不輕,他帶走水師大部分戰船,剩餘戰船也多在閩粵沿海巡邏。
現在有了考成法,手腳賦稅直接影響到自己的仕途,官帽子,自然不敢像以往那樣放任他們拖欠了。
“露布詔天下,百官具朝服以聽,儀與開讀詔赦同。”
李成梁騎在馬上,欣賞著這堆“死人”臉上精彩的表情。
《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軍禮同邦國”,這是講對於那些桀傲不馴的諸侯要用軍禮使其服從和同。
尤其俞大猷,還是水陸戰皆頗為擅長的人,這也是他把鄧子龍派到他身邊的原因,他也希望這個小老鄉能夠把俞大猷的本事學會,將來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至於如果俞大猷真的順藤摸瓜,剿滅了這股還敢在大明肆掠的倭寇的話,說不得朝廷還得給獎勵封賞才行。
於是來人就把他們追隨李如松一路追趕王杲部的經過說了一遍,聽說王杲居然選擇去投靠王臺,李成梁也只是微微皺眉,並沒多說什麼。
實際上,明廷對於女真首領稱汗者,都翻譯為“王”某。
張居正也不接魏廣德丟擲來的話茬,兩人都相互打起太極。
首先是親征軍禮,指皇帝御駕親征,必須先讓禮部制定一套出徵的祭告典禮,然後派遣官員去進行祭祀。
“大師之禮”,指軍隊的征伐行動;“大均之禮”,指均土地,徵賦稅;“大田之禮”,指定期狩獵;“大役之禮”,指營造、修建等土木工程;“大封之禮”,指勘定封疆,樹立界標。
之前漕糧海運的事兒,魏廣德也一直壓著沒有下文表彰,顯然也是可以用來平衡的功勞。
然後是遣將軍禮,史載:“王者遣將,所以討有罪,除民害也”。
除了正常出征打仗的禮儀之外,還有一些平日裡涉及的軍禮,大閱就是其中的一項。
說到這裡,魏廣德略微猶豫了,但最終還是下定決心,不能現在就承認俞大猷有錯。
畢竟能成為大戶,家中多有人在官場,說不好就是同科,如何好處置。
不過,最讓他們心疼的還是城裡的老幼婦孺,貌似明軍根本就沒把她們從城中帶走。
但實際上,中國能被稱之為禮儀之邦,那絕對不是僅僅停留在生活層面上,在殘酷的戰爭中,古人也講究禮儀,而且軍隊打仗的禮儀也相當的正規和莊嚴。
大射禮儀也是明朝軍隊日常的一種禮儀,史載:“凡郊廟祭祀,先期行大射禮,工部制射侯等器”,這種禮儀雖然以射箭為主,但是主要是祭祀活動的一項娛樂專案。
就目前江南戰報,閩粵皆無倭寇蹤跡,僅浙江出現,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比如建立清朝的愛新覺羅家族,其實說起來,和王杲、王臺兩大族也都是通婚的,王杲更是其外公。
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首先是戰鬥的結果要先彙報於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然後再彙報到內閣,內閣和他們商議封賞,最後交由皇帝聖裁併親自宣佈。
這就是戰爭,人命如草芥般,不過是將領的功勳。
既然如此,魏廣德覺得自己態度還是應該強硬些,只有護住
“戚繼光他們距此還有多遠?”
李成梁志得意滿後,想到朝廷調來的薊鎮軍,隨即輕蔑的問道。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