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功成(1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此事,應該上奏,請陛下下旨,讓錦衣衛徹查通倭之人,務必嚴懲不待。

同時曉諭南洋水師,做好南下準備。

聽說,現在倭寇大多藏身於南海諸島上,南洋水師此前多在近岸遊走,也是該讓他們出海歷練歷練了。”

魏廣德並沒有沉默,雖然沒有直接回答張居正的提議,但是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善貸說的是,可是現在朝議洶洶,都要求懲治俞大猷。

他畢竟是南洋水師提督,護衛江南諸省責無旁貸。

此次浙江再現倭寇侵擾,他多多少少還是有責任的,離開浙江北上前,沒有佈置好江南防務。”

大閱類似於現代的閱兵儀式,皇帝要到郊外親自閱兵,部隊要有都督府負責調配,所有活動的相關內容均有禮部制定。

作為參與此次運輸大軍和糧餉的將領,俞大猷的功勞還是有的。

只不過此時的他們也知道,就算拼命也未必能為家人報仇,兩邊實力差距太大了。

可真要因為俞大猷的一件小事兒和魏廣德鬧崩,以後他在內閣裡做反派和自己打對臺的話,也是麻煩。

別的不說,以往他們對地方上一些豪紳大戶網開一面,允許他們“適當”的“拖欠”一些賦稅,其中不僅有利益在裡面,更有安定地方的效果。

隨著人來到李成梁面前,當即半跪在地向李成梁稟報道。

魏廣德也聽出來了,張居正看似好心,只是要申敕俞大猷,說不得其實還是想要換人,換上他張居正看好的人,接替俞大猷的職責。

要收稅,可地方上那些人已經習慣了交一半留一半的做法,一下子要全收,反而不習慣起來。

若是整毛了,魏廣德在政事上給他對著幹,也是麻煩。

比如王杲,姓喜塔臘氏,其本名為阿突罕,杲不過是明人音譯的詞,因自稱汗,所以被冠以王姓。

於是,地方上訴苦的奏疏一封接著一封遞送到內閣,擺在張居正案頭上,讓他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所以,女真部族中成名的首領,許多都姓“王”,就是這麼來的,其實大家根本沒有一點關係。

明廷在官方文書中一般將他的名字翻譯為“王臺”,因為“臺”、“萬”音近。

如果是出征的部隊活捉了地方的賊首,那要舉行的典禮就是軍禮裡面的凱旋獻俘儀式。

在敵方降將投降之後,皇帝需要親自到奉天門去,受降的人員要在午門之外跪拜,然後派使者把降表送給皇帝,然後宣制官帶著皇帝的命令再到午門去宣旨,賜給投降的人官爵,然後才可以帶著投降的人員進入大殿,然後見到皇帝再行四拜大禮,然後朝廷的文物百官還要行賀禮。

否則,明軍撤回去的時候,必然是不會帶著這麼多累贅上路的,肯定是砍了腦袋帶回去表功。

皇帝要親自穿戴專門場合的武弁服,然後到奉天殿去,如果是受封大將軍,則受封的人要到奉天殿的西邊臺階上去,然後要前後叩拜四次,並且光領取了將軍大印還不能擁有足夠的帶兵資格,還必須接受皇帝頒發的節鉞,然後拿著節鉞到午門外指揮一下部隊,然後還需要武成王廟去親自祭拜獻禮祭拜完畢之後,方才可以出征。

張居正未必是好心提醒,因為在他看來,此事魏廣德去勸阻這幫科道,勢必會讓一些人對他的干預心生不滿。

到時候朝野上下必將流傳他魏閣老偏袒門下的傳言,對他的聲望多少還是有影響的。

要撤換將領,自然首先得報過錯落實,先確定有了過失,之後稍微推波助瀾,事兒就再無轉圜餘地了。

俞大猷這次北上的目的,本來是為漕糧海運保駕護航的,只是恰逢其會,參與了運送薊鎮大軍東渡的任務。

只能說,他依舊迷信前世對這一時代名將的看法,而且他們也都是戰爭中走過來的,自然也值得信任。

實際上,現在張居正自己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那就是他推出考成法以後,不僅是朝廷六部官員,

在很多人印象之中,好像覺得打仗和禮儀這兩件事情根本不太可能聯絡在一起。

在明朝的時候,大射禮儀一般不用皇帝出席,品官就可以代辦。

因此,地方上給各地督撫找事兒,讓他們也是一籌莫展。

萬汗,既是王臺。

別人上去,魏廣德不放心。

《周禮》所說的軍禮包括以下內容: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