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朝廷常盈庫的銀子兌換黃金是與民爭利,魏廣德就笑了。
“和卿兄,市面上流通的黃金可都是在商人手裡,可談不上老百姓手裡有金子。”
魏廣德笑道。
“市農工商,難道商人就不算是民?”
呂調陽沒笑,而是皺眉說道。
“可是商人逐利,黃金留在他們手上,只要夷人開出一比八的兌價,怕是上杆子把金子送到夷人手裡,大明也就留不住這些金子了。
與其讓夷人兌走,何不兌給朝廷,朝廷又不是白要他的金子,也是給銀子兌換的。”
魏廣德笑著解釋道:“只有朝廷,才可能建立真正的黃金儲備,而不會受到外界干擾。
現在民間主要流通貨幣是白銀,若是將來市面上白銀太多,朝廷還可以收回白銀拋售黃金,以穩定物價。
這也就是先前叔大兄擔憂的,將來夷人大量往大明送來白銀,導致市面上銀價下跌擾亂市場。
這也是銀寶也要發行小錢的緣故,試想,現在的商人收錢,不過是稱重和剪銀子就完成交易,可推行制錢後,朝廷發現的通寶嚴禁百姓私自毀壞,不準剪。
那怎麼換錢,可不就得各家店鋪備一些大小制錢找補,這樣也可以增加市面上銀錢的存量。
在制錢完全推開後,朝廷就要嚴令禁止非制錢的金銀交易。
再定個時間,可以是五年,也可以是十年為限,禁止民間再私藏銀錠、銀條,全部兌換成銀寶,加收一成火耗。
限期外發現,一律強制徵收,按五成火耗回收。
至於金子,那就算了,那東西價值高,一些人家願意收藏就收藏好了,不過朝廷還是可以通知各處市舶司,對於黃金,準進不準出。”
“善貸,你這麼做,到底是要建立什麼樣的錢法?”
張居正有點迷糊的問道。
“民間以銅錢和銀寶為主,朝廷則儲存黃金為主。”
魏廣德開口說道。
實際上,魏廣德一直沒鬧明白,後世各國的中央銀行,貌似都是以黃金儲備為主,可中國古代那麼多王朝,好像只聽說兩漢時期好似很多黃金,動不動就賜金萬斤,幾十萬斤那種。
按說,秦漢時期貌似中國是不缺黃金的,可怎麼到了後世,好像朝廷就沒有金子了,都是銅錢。
也就是未來儲存方便,一些王朝會把一些銅錢換成金銀儲存,但數量也不多。
這裡面,就是後世所謂的“金本位”和“銀本位”。
魏廣德是知道的,清朝和民國那會兒,貌似就是選擇銀本位,而最後世界通行的則是金本位。
魏廣德現在要做的,就是搶在西方前,確定國家金本位的制度。
朝廷儲存財富主要以黃金為主,而不是白銀,避免在海對面那個國家搞一個白銀法案,直接把中國搞的差點破產。
其實,大明的貨幣還是很直接的,就是直接以金銀為貨幣單位,不像此時西方各國,其實都有自己的貨幣,以銅板為準定下的貨幣。
直到美洲海量金銀運回歐洲,歐洲各國黃金白銀大增,開始大量鑄造金銀幣,確定各國貨幣對金銀的兌換價格。
比如魏廣德拿出來的西班牙本洋,在西班牙就是八里亞爾,相當於八個里亞爾銀幣。
是的,運到大明來的西班牙本洋是屬於西班牙貨幣的一種,不過在西班牙還有更小號的銀幣在市面上流通。
畢竟不管是在大明還是在此時的歐洲,一個本洋的購買力驚人,市面上流通並不多。
不管是大明還是歐洲國家,大家都幾乎相同的貨幣體制,那就是民間流通的錢都是以銅幣為主,只不過歐洲國家更早一步確定了金銀在貨幣系統中的位置,並且由國家控制的造幣廠製作成流通貨幣。
而在大明,朝廷的寶源局主要製作銅幣,宮裡御用監製造少量的金銀幣作為賞賜用,市面上流通的白銀還是銀兩,以碎銀為主。
只不過魏廣德不清楚的是,西班牙的銀幣也是分很多種的,除了他拿出來的8里亞爾銀幣,還有4里亞爾、3里亞爾、2里亞爾雙柱銀幣,另有1、1/2、1/4里亞爾三種面值的銀幣。
除此之外,西班牙還鑄造多種面值的金幣,其中鑄造數量最多的是就是8埃斯庫多,也是西班牙最大面值的金幣。
此時西班牙的金銀幣也是十六進位制,16個里亞爾等於1埃斯庫多。
應該說,魏廣德考慮讓明廷鑄造從1錢到1兩的銀幣,金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