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王宗沐當即打算此次選船之事就不假手他人,他要親自去做這件事兒,還要對漕軍言明其中厲害。
涉及到朝廷的軍國大事,任何人敢造次和謀反無異,必然要施以極刑。
他也是擔心當初那事兒再次發生,先警告一番,免得說是不教而誅。
想到這裡,王宗沐當即派人緊急通知漕運總兵到總督衙門來說話,曉以利害。
戚繼光和王宗沐都開始做著準備,而還在海上漂著的俞大猷當然不知道,等他到達淮安後,原本的運糧任務會變得複雜起來,即將承擔起向遼東運兵的重任。
遼東巡撫衙門,張學顏此時也收到京城兵部的文書,讓他儘快聯絡女真諸部首領言明朝廷的態度。
看完公文,張學顏就覺得手腳發涼。
他知道,這份文書其實就是對他之前那份奏疏的一個反應。
因為對李成梁不滿,所以他有心拖延邊牆之事。
但是看到這份文書他就知道,朝廷不僅沒有因為這次戰敗打起退堂鼓,反而把發動的時間提前了。
可見,朝中主戰派顯然是佔著絕對上風。
張學顏不免有些心悸,他以為朝中諸公未必有多少人支援對外用兵的。
即便當初知道是首輔大人對於開疆拓土很有興趣,可以為看到此次幾千人的傷亡,大抵也心生懼意了。
要知道,文官大多不喜歡麻煩,並不願意獲取所謂的軍功。
他們還是更在意自己的清名,所以他才會上奏請求暫緩建寬甸六堡之事,就是想著得到朝中大人們的支援,最好放棄此事。
自然,遼東就安穩了。
放下手中公文,張學顏思索片刻便叫來師爺,讓他你自己的名義擬寫多份請柬,自然是要給女真諸部的首領送去,請他們到遼陽來一敘。
“請柬發給棟鄂部王兀堂,海西女真哈達部王臺,葉赫部清佳砮和楊吉砮”
張學顏把王杲周邊的女真部族首領都清點了一遍,全部都安排人送去請柬,邀請他們到遼陽來說話。
依舊是那麼回事,心中怎麼想是一回事兒,朝廷已經下了命令,自然就只能執行,還要做好。
“東翁,女真族中還有許多大小山寨的首領,要不要.”
那師爺已經看了兵部下發的公文,於是小心問道。
此時的女真,其實基本是按照城寨劃分勢力。
一般來說,一個城寨就是由一個首領統領。
比如王杲部將來力紅,他就有一座紅力寨,說起來也算女真部的一個首領。
不過他是依附於王杲,所以勢力被併入王杲部中。
而王杲之所以成為建州女真中實力最大的一股,就是因為他掌握的不止一座古勒城,其他還有紅力寨,沙濟城等大小城寨數座。
而王兀堂的情況也是類似,只不過掌管的城寨和人口不如王杲部。
“那些首領就算了,都不知道有沒有投靠誰,而且數量那麼多。”
張學顏聽了師爺的話,當即搖頭。
好的山寨,大多都選擇依附在部族裡最強大的首領羽翼之下,否則早就被人攻打吞併了。
剩下的,如果能夠算作獨立的勢力,往往要麼實力不強,要麼就是地勢偏遠,沒什麼發展壯大的機會。
對於這樣的部族,張學顏自然不會去拉攏。
當年大明接受女真部投誠,可是發出去不少官職令牌的。
可以說,女真南下的部族首領,多多少少都受到大明朝廷的封賜。
之後女真內部的吞併,許多小首領被人奪走了勢力。
而他們逃出去的家人,只要帶著大明當初賞賜的印信,拉攏一些流散的女真族人,就可以選個地方安居下來,重新形成新的女真城寨。
這些流散的女真,也被成為野女真。
實際上,當初女真部南下,還有數量不少的女真族人不願離開故鄉,繼續在北方生活。
女真部族一盤散沙,其實還真沒說錯,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甚至比草原還要混亂。
張學顏開始為圍剿王杲進行朝廷的外交準備,而李成梁見到兵部公文後,心裡卻多少有些不痛快。
是的,本來要對王杲部動手,他還是很支援的,可看到朝廷居然要調薊鎮大軍前來助戰,心情能好才怪。
本來他做為遼東總兵官,打仗的事兒他就做主了,功勞簿也是由他上報,可以說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