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城工匠。
所以,我們要搶先安排人過去開始築城,在王杲率部來攻前,儘可能完成一些城墩的建造。
到時候,步卒可以依託城廓抵擋女真人的進攻。”
李成梁虛眯著眼睛,環視屋裡眾人。
其實到這一刻,他的作戰計劃早已經瞭然於心。
利用民夫、工匠,還有護衛的步卒吸引王杲部的圍攻,他親率遼東鐵騎偷襲王杲本部。
擒賊先擒王,這招適用於任何戰場。
只要擊殺或者驅逐對方首領,剩下的敵人不過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指揮的敵軍,比一群綿羊還好殺。
多得些首級,好向京城兵部請功,要銀錢也比較容易。
至於攻打王杲部佔據的古勒城、紅力寨和沙濟城等巢穴,李成梁其實並不上心。
那些城寨就在那裡,又搬不走,有什麼好上心的。
有這些城寨在那裡,明軍也好防禦一些,最起碼平時可以排除夜不收偵查敵情。
若真一把火把這些城寨燒掉,是可以殺死許多女真人,可那又怎麼樣?
攻破城寨殺死的,多是老弱婦孺,他們的首級可不值錢。
而且打掉了城寨,女真人躲到山上,也不好再剿滅了。
至於朝廷早前文書裡提到要北逐女真人,真把人攆走了,他們以後靠什麼博取功勞。
沒有戰功,武將們的好日子可就到頭了。
等將領都下去後,李成梁回到書案前,那裡鋪著一張寬甸附近的地圖,還是比較詳盡的,是去年他才派人繪製。
這次設伏打王杲,他當然是要把人打疼的,收割首級的機會,他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而且,王杲部最近幾年的動作確實太大。
不過修建寬甸六堡,李成梁其實還有別的心思,那就是讓棟鄂部王兀堂感到難受。
雖然王兀堂部一直對大明朝廷還算忠心,可是李成梁並不需要順民。
大敗王杲部後,其部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休養生息才能恢復丁口,繼續窮追猛打這一部是不行的。
寬甸附近,可不止是王杲部的狩獵場,王兀堂部也時常在此地狩獵。
可以說,王杲和王兀堂兩部不和,原因也和此地有關係。
畢竟,兩部經常因為狩獵發生小衝突,這樣的情況下,關係能好才怪了。
而且,王杲也有統一建州女真,進而統一整個女真三衛的意思,能不互相防備嗎?
李成梁把大明邊牆挪到這裡,也有逼反王兀堂部的打算。
不過此地水草豐美,土地肥沃,對大明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寶地。
他可不怕反賊太多,在他眼裡這就是功勞,反的女真人越多越好。
地圖上,預定修建的寬奠堡、長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蘇奠堡六堡位置,都在地圖上有標識,他現在需要判斷的就是,王杲會選擇率軍打哪裡。
六堡雖然距離較近,可真跑起來也要半日的路程,在不知道敵軍動向的前提下,調兵遣將就顯得尤為重要。
寬甸六堡,其中寬奠堡、長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其實就是遼東長城的城廓,融入到長城的防禦體系中,蘇奠堡則位於其後,是李成梁預備做為六堡輜重儲存之地。
五堡搜構成的長城,大致可以分為寬奠堡、大奠堡、新奠堡組成的北線長城,由長奠堡、永奠堡組成的南線長城。
顯然,李成梁得判斷出王杲所圖之地,是攻打北線還是南線。
相對來說,對女真人威脅最大的,其實還是寬奠堡,附近的十岔口是王杲多次率部南下的出入之地,附近地勢也不好設定伏兵。
王杲對明朝出兵多選擇此地,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想到這裡,李成梁自然把主力放到北線,準備在此地和王杲部拼殺。
“來人。”
“在。”
李成梁對外喊道,隨後就有親兵進來躬身聽令。
“發本將手令,命孤山堡遊擊裴承祖率兵進駐長奠堡、永奠堡,分派的民夫和工匠隨行,十日後出發。”
李成梁釋出命令道。
至於他現在所在的險山堡,那就不用派人傳令了,一會兒直接安排就好。
此次明軍駐地前移,李成梁和張學顏也是早有商議的,孤山堡守備移駐長奠堡,險山堡守備則進駐寬甸堡,其餘各堡也皆是從兩地挑選,隨軍遷移的還有這些士卒的家庭,也就是軍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