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農諺(3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果說,音樂、舞蹈、歌謠都起源於勞動,那麼,農諺可能就是農業勞動中從分化出來的歌謠的一支分支。

類似的還有三人分丙,八日得辛等,都是古人預測來年氣候,指導農業生產的諺語。

其中丙通“餅”,餅就那麼大,如果分的人多了,大家都吃不飽,分的人越少自然越好。

所謂“一龍治水,十牛耕田,三人分餅”,這些指標分別對應著雨水情況、田地耕種難度以及糧食收成。

本來是輕鬆坐在這裡喝茶聊天等著散衙,沒想到臨了卻被萬士和打斷,三人的表情自然都不輕鬆。

“那”

張居正沉吟片刻就說道:“那就招王國光、葛守禮來內閣議事,工部那邊,朱尚書此刻還在徐淮,正好可以負責此事,到時候知會一聲就是了。

現在朝廷能做的,就是派出御史巡視河道堤防,戶部籌集錢糧以備萬全。”

過去魏廣德對這類農諺其實頗不以為然,可是到了明朝,他就算心裡不信,可也不得不考慮周遭人的看法,所以聽到張居正的話,就是微微點頭。

很快,就有中書離開去戶部和都察院找人。

對於防災、救災一事兒,魏廣德可不熟悉,他還沒有主持過類似政務,所以今日的事兒,主要就是張居正和王國光、葛守禮在商議,安排,他就是在一邊聽著就是了。

其實主要還是葛守禮那邊的人士安排,都察院要在年前派出御史巡視黃河沿線,也會給南京都察院下文,讓其派出御史巡視長江流域。

當然,對於屋裡人來說,大家更加關心的還是黃河所涉及到的漕運。

所以,給王國光的要求一是回去清理各地積存的糧食,將其儲存在安全和交通方便之地,便於朝廷調集轉運,二就是要漕司命令漕軍,今年出航時間提前,務必趕在運河解凍,恢復南北交通後透過黃河進入山東。

要做到這些,自然就是要在年後很短時間內到達淮安一帶等候通航。

“萬幸,據我所知今年黃河凍的不太厲害,應該不會有凌汛出現,否則漕船還得等到黃河冰凌過後才能轉入山東境內,又要耽誤不少時間。”

王國光開口說道。

“讓王宗沐在淮安也做一些準備,如果水大,漕船轉運不及,就把漕糧卸到安全倉場去,待洪水過後再裝船北運。”

魏廣德只是提議道。

王宗沐現在是漕運總督,主抓的就是漕運,要是出了大事兒頭頂烏紗可就不保了。

“才安省一年,難道明年這天兒又要變了。”

張居正只是嘆氣道。

今年是真的輕省,漕糧早早安全抵達通州倉,南北雖有小戰事,但官府平息都很快速,沒有釀成大事。

只是貌似這轉年過後,朝廷的日子怕就不好過了。

等王國光、葛守禮和萬士和離開後,三個人坐在那裡長吁短嘆。

“叔大兄,其實此事未必是壞事兒。

這諺語吧,時靈時不靈,明年到底什麼光景也還說不好。

倒是兄長推出考成法,正好用在此事上,各路巡按御史下去了,等他們報上來以後,若是出現不忍言之事,正好拿他們開刀,免得以為朝廷推行的考成法只是做做表面東西,提筆隨意糊弄。”

魏廣德開口道。

張居正的考成法,提高官員的工作效率,讓各衙門應對差事變得勤快起來,可也有人在其中弄虛作假,只是在本子上隨意記錄應付御史和六科檢查。

此事頗多,張居正也是清理不及,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