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他這才拆卡信封取出信紙觀看。
“五十萬石?”
等王宗沐看完書信後,也對魏廣德的大膽有些驚歎。
朝廷之前把每年十二萬石漕糧透過海運送到京城定為永額,自己從南京到淮安任總督時,也曾聽到訊息,有人想要停罷海運漕糧,只是沒有成功。
他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魏閣老膽子這麼大,才一年時間就想繼續擴大漕糧海運的規模,而且直接翻了兩倍。
不過對他來說,似乎並不是壞事。
做為一名浙江人,他對大海是並不陌生的,所以他和梁夢龍一樣,是支援朝廷開放海運。
為此,他和梁夢龍做了許多工作,完成了海運漕糧的試航和航線的確定。
他倒是不擔心俞大猷那邊會不配合,運送這麼多漕糧需要大量的海船,漕司可沒這麼多船。
曾經漕司有大量海船,但是經過這麼多年,海船早就報廢,而之後漕司打造的漕船都是內河航行所用的河船,並不適合在大海上航行。
上次福山島海難,損失的都是漕司的貨船,而南洋水師派過來的戰船則是毫髮無損,就可見一斑。
海船有了,接下來就是朝廷文書上涉及的倉儲。
到時候直接把漕船上卸下來放進倉儲內的漕糧轉到海船上就行了。
先前在前面大堂,他已經讓人去安排倉儲之事,只是看到魏廣德的書信後,他就要考慮把倉儲遷到靠海的地方,這樣更方便漕糧運輸。
畢竟五十萬石和十二萬石,完全就是兩碼事兒。
王宗沐開始要插手安排倉儲之事,魏廣德另一封書信也正在快馬送往浙江杭州。
此時南洋水師大本營被俞大猷選擇在此,因為此地不管是陸路交通還是海運交通都極為發達,最重要的還有此地是目前大明主要的造船地。
畢竟,浙江商人之前可是一直在偷偷進行走私貿易,他們對海船的需求極大,也維持住了浙江的船匠的生活。
而曾經代表大明造船工藝最高水平的南京各船廠,此時只有建造內河航船的能力,建造大型海船已經有氣無力。
雖然福建的造船實力也是不弱於浙江,但是陸地交通就差上許多。
俞大猷接到魏廣德的書信,是在王宗沐之後兩日才收到。
看完信中內容,他只是略微遲疑便下定決心,這次他要帶上南洋水師主力北上跑這一趟。
一次完成五十萬石漕糧運輸後,再率水師船隊南下。
算算時間,貌似也正好合適備倭。
南洋水師這兩年已經把從浙江到廣西的航線都踏遍了,但是再往北的航路,也只有年初派出的那支小船隊曾經跑過。
魏廣德想要打造一支明初時期稱霸海洋的大明水師,可不止僅僅在江南幾省活躍。
不過,最讓俞大猷為難的還是,魏廣德在書信裡要求他派人去壕鏡,和那裡的鑄炮工匠及造船工匠聯絡,希望能夠直接把人挖到大明來,傳授他們的技藝。
以前他不是沒有考慮此事,但是他擔心一旦和他們接觸,必然會導致訊息洩露。
能夠把人挖過來自然最好,可若是失敗了,佛郎機人就必然知曉此事,後面的很多事兒就會更難辦。
這也是俞大猷沒有打算主動接觸這些掌握技藝的工匠,而是從衛所裡安排年輕的工匠秘密潛入壕鏡,以做工為名偷師。
魏廣德安排的這個事兒,他得再考慮考慮,甚至這次藉著運送漕糧到天津的機會,他還想和魏廣德當面說說其中的利害。
畢竟魏閣老距離壕鏡千山萬水,總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
書信中不大好說,最好還是當面提醒一下為好。(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