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議朝會(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道。

“首輔大人,漕糧海運一事,我調閱了相關文件,確實,雖然海運艱難,但對於漕糧運輸來說,近年黃河水患不斷,朝廷是需要掌握一條渠道,能保證漕糧運抵京師,這可是關係到北地安穩的大事。”

呂調陽這時候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經過分析後倒是認可漕糧海運。

雖然對全部或者大部分漕糧透過海路運送京城依舊有顧慮,但是他也知道魏廣德其實已經退步,只要求朝廷每年透過海路輸送一部分漕糧,保證漕司熟悉海道以備。

畢竟,就算按照工部的要求,每年漕船都提前出航,可畢竟運河就那麼大的承載量,大量的漕船可不是一次性就過黃淮一線水道的,總有個先後之分。

排在前面的漕船自然可以趕在汛期前透過,而後面的依舊可能被水患所阻。

說到改海,張居正其實內心也有些糾結。

他不是不知道好壞的人,山東方面的嘗試其實已經說明了此事的可行,只是他做為首輔,需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不僅是發高拱的政策,還有漕運的利益集團近期也是不斷的遊說此事,特別是拿著漕兵和運河兩岸百萬人口生計做為理由。

張居正明白,他們這麼說,其實就是對他的一個威脅。

想想也是,若是他們刻意使壞,運河兩岸龐大受損的百姓會不會做出不忍言的大事兒來,到最後還不是他這個首輔背鍋。

不管朝廷選擇什麼政策,其實都是雙刃劍,有人獲益,有人損失利益,而他們內閣就是要權衡利弊,做出所謂“正確”的決定。

“回頭我和汝觀說一下,讓他親自主持此事,儘快給出一個答覆。”

張居正也沒想好,雖然當初和魏廣德說好此事,但畢竟戶部那邊的事兒,他沒法越俎代庖,插手太深也容易引得王國光心裡不快。

其實所謂的怕黨派,內部也並未一條心,各有各的訴求,只是大家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或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糾集在一起。

張居正依靠的,自然是湖廣龐大的鄉黨和當初恩師徐階留下的關係,特別是和山西楊博之間的合作關係。

但是王國光出自山西,自然是楊博那邊的嫡系,大家只是合作關係,直接對王國光頤指氣使不好,久了容易生出齷齪來,這就不利了。

實際上,現在張居正能夠在朝堂上穩壓魏廣德一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聯結的人夠多。

但是湖廣籍貫的官員,就已經足夠和江西官員不相上下了,更何況還有山西和南直隸那邊的人。

現在的朝廷,早就不是嚴嵩執政那會兒,朝士半江西的年代。

如果魏廣德坐上首輔位置.

張居正只是起了這麼個年頭,他就知道,這絕對不可能,齊、浙等地的官員,還有湖廣、南直隸這些人,是絕對不會執行有第二個嚴嵩存在的。

當年的嚴嵩,可是壓制了他們十數年。

各省不是沒有才幹卓絕之人,但是嚴嵩當朝那會兒就是視而不見,只是一味提拔江西籍官員,才鑄就當時六部近半江西人的盛況。

想要再來一次,絕對不可能。

想到這裡,張居正忽然來了主意,雖然魏廣德不可能把自己鬥倒,坐上首輔位置,但自己也可以利用他對海運之事的關心,讓他和漕司那邊的人鬥上。

“汝觀那裡我去說,可戶部

正如和卿所言,海運漕糧一事事關北地安穩,是大事,戶部部議是絕對不能出岔子的。

汝觀也是剛進戶部,我擔心他控制不住局勢,在部議的時候反對聲音太大。”

張居正看著魏廣德說道。

對於張居正的理由,魏廣德當然是嗤之以鼻。

王國光去南京做尚書前就是戶部右侍郎,他也長期在戶部為官,從上到下熟人頗多,哪裡算什麼新任掌部。

就是張守直被趕鴨子上架那會兒,還不是很快就理清楚了戶部的攤子。

對於張居正的用心,魏廣德隱隱有些猜測,但是這個時候也不便多說,於是就點點頭,“此事我知道,下來會和戶部同僚們坐在一起議一議,說說這海運漕糧的事兒。”

魏廣德對戶部不熟悉,但他也清楚,自己想要走得更穩,六部多多少少還是要有人的。

以前自己嫌戶部是個爛泥塘,擔心陷進去,但是到了自己現在的位置,就算麻煩再多,也得要插把手進去才行。

貌似六部中,魏廣德也就是在戶部從未伸過手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