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個錯就完了。
高拱給我挖坑,也給自己挖坑,那就是說彈劾的奏疏裡,也有高拱致命把柄。
不過張居正提醒他,想辦法為李貴妃謀求她最想要的東西,這個馮保倒是明白,不就是太后尊號嘛。
兩宮太后
皇太后,是皇帝為母親上的尊號,太后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皇太后”,或稱“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親,但不一定是生母。
按制,皇帝以庶子繼位的,則以生母為皇太后,如果嫡母也在,則併為皇太后,且嫡母皇太后通常位在生母皇太后之上,但是生母身份過於低微的,不能稱太后,最多隻能被尊為皇太妃,但以後卻可以扶正為皇太后。
而皇帝以旁支入繼的,以繼母為皇太后,且須認繼母為嫡母,而生母依然維持原來的地位,並不會因此而封為太后。
這其實就是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的發端,不過最後嘉靖皇帝贏了,但實際上確實不和這個時代的禮法。
因為嘉靖皇帝不承認他登上皇位是入繼,而是承嗣。
繼位皇帝與先帝同輩、甚至是先帝的長輩的,則以皇帝本人的法定母親依然不會封為太后。
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兩宮太后並存的局面,要追溯到漢哀帝時期。
漢成帝駕崩,他沒有兒子,只能過繼了他的侄子劉欣為皇帝,也就是漢哀帝。
漢哀帝作為皇帝其實是不合格的,但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是過繼給伯父漢成帝劉驁的,所以漢成帝還在世的皇后趙飛燕就是名義上漢哀帝的母親,也就是他的嫡母,可是這個時候,漢哀帝的生母定陶王正妃丁氏依然在世。
在與群臣長時間扯皮後,漢哀帝成了這場名分之爭的勝利者,群臣尊奉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王昭君的妹妹)為太皇太后,皇后趙飛燕為太后;漢哀帝的親祖母傅氏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為帝太后。
之後就是到唐宣宗前後幾位的時期,那時候的太后才叫凌亂,甚至出現三位太后的事兒,因為皇帝更迭太快,皇帝傳承多是在兄弟之間傳襲,前任給自己生母上太后尊號,後任自然沒法取消,於是太后一下子就多起來。
而最近的,自然是明景帝時期,土木之變讓繼位的明景帝尊英宗的生母孫太后為“上聖皇太后”,自己的母親吳氏的皇太后。
這種情況其實已經很明顯了,歷史上的兩宮太后往往都是因為皇帝駕崩或者讓位造成的,而這次小皇帝朱翊鈞登基,出現的問題可是略有不同。
後世人知道清朝慈禧,也知道所謂的東西二宮,其實追根溯源,源頭就來自當下。
要知道,按制,陳皇后是當然的萬曆朝皇太后,沒人能動的了,可是朱翊鈞生母李貴妃則應該是李太妃而不能上太后尊號。
馮保卻是知道,雖然陳皇后和李貴妃沒有公開商議過這事兒人,但李貴妃也是想做太后的人。
畢竟自己兒子上位成了皇帝,她想做太后是理所當然的。
只要陳皇后病死,她就可以做太后。
可是現在陳皇后好好的,而且兩人關係又好,李貴妃確實有些手足無措。
給陳皇后和李貴妃請太后尊號?
馮保明白,這是張居正給他支招,討好李貴妃的法子,肯定比高拱給人送二十萬兩銀子要好使許多。
不過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馮保在心裡也暗中做了決定,那就是這事兒不管最後成不成,這奏疏他得上,建議得由他來提。
張居正的提議,其實非常大膽,很不合常理,這也是高拱根本沒有往這方面去想的緣故。
歷史上可沒有參考的事例。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