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海禁不好(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運河的安危。

實際上,明朝黃河治水效果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求先保運河,之後才是大河安全。

想到這裡,魏廣德接著又對譚綸說道:“此事應該可行,記得當初裕袛商議以海運濟遼時,高新鄭就是選擇支援。

實際上在那時候,裕王府能夠在朝廷裡說話的,也就只有他和當時的戶部山賈應春,此事就是由賈應春所提,高拱說服了嚴首輔。

當年的理由我還記得,那就是此為應急之策,待遼東災情緩解就可以停罷。”

說到這裡,魏廣德面露苦笑道:“其實,那時候我還抱著一絲幻想,希望藉此打破大明禁海之策。

只是沒想到山東地方上因為有遼民湧入,在遼東災情緩解後就上奏停罷,唉.”

“海禁不好?”

聽到魏廣德說出打破大明禁海政策,譚綸不由得皺眉。

他是和倭寇打了半輩子交道,對倭寇的痛恨非常,而且在他的意識裡,就是因為倭寇貪圖大明財物,所以才會大舉來攻。

所以,譚綸對嘉靖皇帝禁海之策,其實是舉雙手贊成的。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在大明朝也有,只不過大家沒有說出來罷了,但意思其實差不多。

此時,不和外國人做生意,相互不往來,我不想要你的東西,伱也別打我東西的主意,天下就太平了。

這種思想,其實是佔據主流的,大部分人都能接受這樣的觀點,只求平安無事即可。

如果沒有幾百年後的慘痛歷史,魏廣德或許也會覺得這麼想沒錯。

但是他更知道,時代已經變了。

要想別人不敢打你東西的主意,那你的實力就得強過對手,讓他們輕易不敢造次。

可惜,之後的中國,數百年時間裡原地踏步,而西方各國則是在蓬勃發展,中國空有強大的產值卻缺少強國的底蘊,看似強大實際上卻是外強中乾。

瓷器,一碰就碎。

魏廣德面對譚綸的問題,想了想才說道:“子理兄,你們殺倭寇的利器是什麼?”

魏廣德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反問譚綸道。

“殺倭寇的利器?”

譚綸聞言微微一愣,低頭想了想才說道:“我大明軍卒和倭寇近戰,因為一些原因,戰果確實不好,也就是元敬手下的兵,接受嚴格訓練後,近戰才能有利。

若說和倭寇交戰,我大明更多還是利用火器遠端殺敵,即便是戚元敬也是如此,近戰主要是街市圍剿時發生。”

“遠端和倭寇交戰,我大明所用火器為何物?”

魏廣德繼續追問道。

“鳥銃和佛郎機.”

說到佛朗機炮的時候,譚綸若有所悟,不由得語氣放輕。

“我明白了,其實鳥銃和佛朗機炮都仿自西洋火器,若是不與他們交往,則我大明火器就落後於他們。”

譚綸已經明白魏廣德連續反問的意思,不由得開口說道。

“若是不取消禁海之策,我們和夷人就沒有往來,他們有先進的技藝我們就不知道。

一旦人家技術突飛猛進,與我交戰之時,我們必然要吃大虧。”

魏廣德說道這裡,看向譚綸說道:“子理兄應該知道那些火器是如何來的,不管是鳥銃還是佛郎機炮,都是和夷人交戰,我大明軍卒吃了大虧以後才發覺他們火器遠比我大明犀利。

由此,邊將才會引起重視,才會想法設法搞到夷人所用火器,並將其交回工部仿造。

而且,據我所知,夷人所擅長的器技尚多,若不和其往來,如何知道其技藝長處。”

“有道理,適當接觸,確實非常有必要。

現今邊軍和韃子交戰,亦多仰仗夷人所造火器之犀利殺傷敵人。

若是沒有獲得這些東西,邊軍和韃子交戰,傷亡也會增加許多。”

譚綸已經被魏廣德說服,不由得點頭道。

“禁海,禁的只有見識。

何況,朝廷禁海又禁不絕,否則又怎麼鬧出倭亂。

子理兄別告訴我,你完全不知道那些所謂的倭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不過是朝廷為了臉面,沒有明說。

他們,其實就是我大明的海盜,不過是裹挾了一些倭國浪人罷了。

那些倭國浪人,因為其國內戰亂,所奉主家在內戰中戰敗,他們才不得不流落海外,和海盜混在一起塗炭我大明。”

魏廣德繼續侃侃而談道,不過說到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