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給的,也是被絕大部分人信服的。
“善貸,我說的有什麼不對嗎?”
陳以勤奇怪的問道。
“沒有沒有。”
魏廣德急忙擺手,剛才自己想到可沒法說出來,“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千古美談,弘揚的是一種謙虛和分享的精神。
“說實話吧,我覺得子正兄回鄉後,最有可能接替他的人,還是劉體乾。”
魏廣德立即糾正話題,把有些歪的話題帶回正路上,今天他們討論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在這裡說的劉體乾可不是現任戶部尚書劉體乾,而是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劉自強,他和高拱同是河南老鄉。
而“體乾”,是劉自強的字。
王廷去意已決,在朝堂上已經不是秘密,所以在陳以勤推出趙貞吉為接班人後,高拱那邊也推出劉自強,想要讓他轉調北京,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當然,魏廣德的話這麼說,陳以勤和殷士譫是絕對不會搞錯的,他們自然是知道他話裡說的是誰。
不管是趙貞吉還是劉自強,其實誰坐上那個位置,都代表這隆慶皇帝心裡的天枰更偏向誰。
陳以勤心裡其實也清楚,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肯定比不過高拱,但是他不願意放棄。
“善貸,正甫,你們還有人可以舉薦嗎?或者叔大有沒有提出過其他人選?”
陳以勤沉默片刻後,忽然說道。
“這時候把水攪渾,未必是好事。”
魏廣德皺皺眉,隨即說道,“我們不能舉薦,應該是選擇支援孟靜,倒是叔大那邊可以問問有沒有人選。
畢竟,陛下未必不會考慮,由叔大那邊提出的人選接任左都御史一職。”
經過這麼長時間,魏廣德其實已經有點明白,那就是隆慶皇帝要的是一個實力比較平衡的朝堂。
既然要平衡,不管是高拱還是他們,一家獨大絕不是最好的選擇。
李春芳老了,沒有衝勁,或者說老臣持重,不容易犯錯誤,基本被排除在外,但可以穩定內閣。
而另一家,那就是徐階的繼任者張居正,實力目前來看最為弱小,不管是在朝堂上的話語權還是實權,都很難起到平衡的作用。
適當扶持,就應該是隆慶皇帝要做的事兒。
現在的內閣,在魏廣德看來有些三國的味道。
高拱因為皇帝的原因,造成話語權最重,自然就是“魏”,而他們這夥人和張居正,當然就是“吳”和“蜀”。
單憑一家之力,肯定不能抗衡高拱,但是若聯合起來,或有一爭的能力。
想讓張居正支援他們,很難,就如同讓張居正選擇支援高拱一樣難。
但如果是張居正舉薦的人,皇帝為了平衡或許會考慮,他們則可以用支援張居正舉薦人選的方式聯合他,一起對抗高拱。
魏廣德把想法說了,殷士譫和陳以勤也都覺得有些道理,關鍵是可以藉此試探出隆慶皇帝的真實想法。
之前魏廣德懷疑皇帝想要平衡朝堂,所以選擇把高拱召回,但兩人還有所懷疑。
若是這次皇帝選擇張居正的人選而不是高拱的人選,則基本就可以坐實皇帝的想法。
“叔大沒和我提過。”
殷士譫皺眉說道。
“別看我,我倒是問過一嘴,不過叔大說沒有人選。”
魏廣德也緊接著說道。
“善貸,此事你抽空再問問,我有舉薦人選,實在不好問出口。”
陳以勤說道。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