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京察(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院負責。

京察由吏部尚書主掌,吏部侍郎的職責為“主贊太宰”,協助吏部尚書工作,其職能貫穿京察的準備、進行和收尾的各個環節。

很不幸,今年發起的京察,或者成為閏察的主掌,就是剛剛回朝的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高拱。

在楊博致仕後,隆慶皇帝並未讓內閣推舉新的吏部尚書,而是直接在旨意中讓高拱掌部。

這也是高拱在回朝後並沒有急於對一些人進行報復的原因,他有的是機會可以慢慢炮製一些人。

京察的準備階段,始於科道官的察前建言,隨後吏部堂官覆議科道官所陳言內容,並奏請開展京察的準備工作。

之後考語和訪單的填寫,是京察準備階段的重要工作,是部院進行堂審的主要依據。

吏部堂官命本部司官,製作應察官員名單,密託科道官共為諮訪,根據諮訪所得填寫訪單,再以回報堂官。

此外,各衙門堂官為屬官填寫的考語或者稱為考評,以及該自陳官員的自陳疏,皆由吏部堂官知會後進行收集。

而這些收集的文件會被密封在吏部考功司,等候皇帝決定京察時間。

京察開始後,吏部考功司同科道共同進行會單,商議出被考察官員的最初考察結果,以便部院堂官在堂審前瞭解官員的基本情況。

此外,在京察正式開始前二十餘日,考功司官員需宿部處理京察事宜,一般的時間是“正月十五日以後,考功司宿部”。

最後,堂審當日,考功司郎中負責“唱名”等相關事宜,員外郎負責上稿,“郎中主查理,員外郎主上稿”。

官員的考評成績出來併成文後,京察還未結束,即便皇帝已經批示,因為還有科道最後一次稽核。

因此,在京察結束後,考功司仍要宿部,處理有異議官員的察疏,這就是科道拾遺事宜。

都察院為明代最高監察機構,其職責糾劾百官、督察各道,其本身的監察職能,必然需要和吏部共同參與京察工作,“部院一體,協襄計典,不可偏廢”。

都察院分十三道,當然不會全部參與到京察中,按照職能劃分,一般是河南道御史主要負責協助京察事宜,對京察官員進行糾劾拾遺。

看似吏部尚書高拱此時彷彿擁有巨大的權利,可以左右京官京察的結果,其實不然,大明朝對於官員之間相互制衡還是做得不錯。

都察院堂官在京察全過程中主要起到總領其屬官的作用,但是卻要直接參與吏部尚書主持的堂審,或者說對於京官的考評,都御史也是擁有舉足輕重的權利。

所以,如果高拱想要透過京察打擊、報復一批官員,那麼他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這一關。

這也是一開始魏廣德就不擔心歐陽一敬這些人遭到高拱報復的主要原因,有王廷在,他們這邊的人應可全身而退。

隆慶四年的京察,也是王廷最後要處理的一件事兒,之後他就要乞休請辭,回四川老家養老了。

而此時的魏廣德,也正在和陳以勤、殷士譫兩人商議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人選。

這個職位太過重要,可以說如果不能把這個官職控制在他們的人手裡,沒人能制衡高拱,

“京察之後,高新鄭應該明白左都御史這個位置的重要,逸甫兄推薦的人,怕是很難得到皇帝的認可。”

魏廣德嘆氣道。

“大洲剛忠英偉,議論慷慨,有孔文舉蘇子瞻之風。”

陳以勤當然撿好的說,於是開口道。

聽到陳以勤說趙貞吉有孔文舉的風骨,魏廣德不由得一下子想到後世網路上看到的一個段子,據說是美國小孩對於“讓梨”的看法。

那就是不公平。

首先,孔融的父親讓四歲的孔融分梨本就奇怪,其次就是為什麼要分給每個人吃,不願吃不吃、誰願吃誰自己去拿那不行嗎?

最後,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據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們的選擇機會被剝奪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歡吃梨

而更讓那時候魏廣德驚歎的是,孔融對哥哥和弟弟實行前後矛盾、絕對相反的標準,因為他讓給哥哥和弟弟的梨都比他大,被質疑沒有做事原則。

因此讓人懷疑,他不喜歡吃梨,所以才挑最小的給自己。

想到這裡,魏廣德禁不住一陣莞爾,不過看在陳以勤眼中就很是奇怪,不知道是自己哪裡說的不對。

他剛才的話,可不是他對趙貞吉的評語,而是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