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隆慶四年(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廷的貢獻,賜予諡號一類的獎勵。

諡號是指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始於西周,曾廣泛通行於漢字文化圈。

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

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

諡法初起時,只有“美諡”、“平諡”,沒有“惡諡”,但自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被諡為“厲”後,“惡諡”也就出現了。

諡號的選定根據諡法,諡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諡號時選擇。

上述三類諡號,一般屬於官諡。

此外,還有“私諡”。

私諡,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諡號,“私諡”始於週末,興盛於漢朝。

不過別看歐陽一敬在京城闖出了“罵神”的稱呼,但他本人品級太低,都給事中其實就是正七品官員,當然是享受不到賜諡榮譽的。

“蘆布,伱去禮部一趟,把事兒告訴趙貞吉,請他在歸德那邊上奏後儘快處置此事,安排驛馬送靈回鄉。”

魏廣德轉頭對身後的蘆布吩咐一聲,蘆布得了吩咐馬上就往不遠處的禮部跑去。

“張吉,府裡安排個懂這些的老人,帶兩個護衛馬上去歸德府,一路護送他們回彭澤。”

魏廣德又對張吉吩咐道。

現在歐陽一敬肯定是留在歸德,要等朝廷這邊下文安排後才能繼續往回走。

“知道了,老爺。”

張吉答應一聲。

“唉,想不到會這樣,早知如此就該強要他先去福建避避風頭。”

魏廣德心知是路途原因把人熬沒的,不過病因必然是他的心病。

人就是這樣,精氣神足的時候,就算有什麼也能挺過來。

可人要是沒了精氣神,一點小病可能就會變成大病,甚至就如歐陽一敬這樣,直接就掛了。

做為同鄉,魏廣德是必須做這些安排的,不然會被其他老鄉視為沒有親情。

“你派府里人把訊息傳達給在京的江西老鄉,這事沒必要藏著掖著,估計歸德那邊的上奏應該也快抵京了。”

魏廣德又對張吉說完,這才轉身朝宮門走去。

在魏廣德離開後,張吉也馬上回魏府,按照魏廣德的吩咐派人出去辦事。

不過一日,歐陽一敬病死歸途的訊息就在京城傳開,幾乎在瞬間就喚醒了朝中官員已經淡忘的那一絲警惕。

雖然歐陽一敬不是因為受到高拱打壓憂鬱而死,但是絕大部分官員還是把矛頭指向高拱,這讓高拱是氣憤不已。

誠然,在進京城前他確實考慮要收拾歐陽一敬,但最多就是想辦法把人要麼罷官,要麼丟到雲南那邊去,並沒有想要弄死他們。

他和嚴世番不同,可沒想著要斬草除根什麼的。

但結果是,自己什麼也沒做,屎盆子還是扣到自己頭上了。

只不過又是兩日後,禮部再次收到淮安府奏報,乞歸養病的原湖廣佈政司左參議胡應嘉在家中病故。

一時間,京官們更加不好了,每當看到高拱的時候如同看瘟神般。

雖然都是病故,可這年頭人迷信,當初彈劾高拱的兩大都給事中在極短的時間裡先後病故,大家自然都覺得不正常。

甚至都有人私下裡相傳,懷疑是高拱派人做的手腳。

從張吉口中聽到這個訊息,魏廣德只是微微驚訝,當然是不會相信,雖然他相信高拱或許有這個能力。

可是重點是,不管是歐陽一敬還是胡應嘉,大家其實只是立場不同,並沒有到非生即死的程度。

政治鬥爭是很殘酷,可是遠沒有到要致人死地,罷官、流放,就已經是很重的報復了。

隆慶三年,就在這樣古怪的氣氛中過去,魏廣德把之前寫的關於在施行“一條鞭法”過程中,嘗試增加“攤丁入畝”的章程,還有向宗室徵稅、開礦的章程遞送進皇宮,但除了不時被隆慶皇帝召去詢問外,隆慶皇帝始終沒有給出明確的態度。

魏廣德也明白,此事急不得,畢竟涉及國策,皇帝考慮周全才是對的,而不能僅僅因為眼前貌似“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