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無業百姓工作的緣故。
而北方,這樣的工坊就偏少,特別是山陝等地,這裡也最終成為推翻大明王朝的根源地。
至於魏廣德所說的一條鞭法,其實已經把清朝的攤丁入畝給融合進去了。
只不過在大明朝所推行的一條鞭法,只考慮賦役合併分攤在田畝上,而並未調整丁稅的打算。
但是魏廣德知道,後世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強行推廣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些改革。
火耗歸公在一條鞭法沒有出臺前,自然是不存在的,不過未來十幾二十年以後,問題才會逐漸顯露出來,至於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卻不在當今官員們的考慮中。
特別是後者,等於打破了他們苦心營造出來的清高之像。
何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士紳該不該納糧,東西方觀點是不同的,雖然從最高統治者看來一致,但實際上卻是有很多的不同。
在東方,士紳們當然想偷漏稅,損公肥私,而且實實在在幹出來了,是群體行為。
而在西方,雖然他們也想,但幹不出來,或者說個別人幹出來了,可是一旦被發現就要承受很嚴重的法律後果。
我魏廣德雖然對於當差納糧並不牴觸,可也是能拖延就拖延的想法,誰又會主動把口袋裡的錢往外掏,那是傻子。
以後若是朝廷入不敷出嚴重,都要破產的程度,提出來也不算什麼。
至於現在嘛,魏廣德還沒有要說的意思。
可是話到了這裡,魏廣德忽然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也算是因為說道攤丁入畝時順勢提出來的。
沒看到隆慶皇帝這會兒因為魏廣德提出的“攤丁入畝”已經在思索起其中的優弊。
“陛下,當初太祖在位時,把各府縣賦役進行固定,設為永定之數,但當時的情況是天下藩王不多,藩王所賜田畝也少,所以百姓能夠負擔得起。
而今中原各省,幾乎已經很難找到可以安置藩王的大府,時移世易。”
猛然間聽到魏廣德忽然又扯到宗室藩王上,隆慶皇帝收回思緒,雙眼看了過來。
“臣剛才所提,隨一條鞭法把丁稅也攤入田畝,實是為天下無產者考慮,本就衣食無著,如何供養朝廷。
按照太祖之策,各府縣將丁口盡數攤入田畝,一併徵收,但臣還想說的是,何不趁此機會,將宗室賜田全部徵稅。”
剛說到這裡,魏廣德就敏銳的注意到隆慶皇帝嘴巴張開,似要說話,於是急忙加快語速搶先道:“不僅宗室,陛下的皇莊也繳稅。
此稅單獨編冊直入大內,而這部分收入,陛下可做為對宗室的饋贈,再分給宗藩末支。”
“呃嗯?”
隆慶皇帝張口發聲,但不知為何卻忽然收聲,嘴裡只發出怪異的腔調。
看看魏廣德,再低頭沉思片刻,再抬頭是似是已經明白其中原由。
“你是說收宗室稅,然後朕用這個稅補貼宗室祿米不足?”
“陛下聖明。”
魏廣德說道:“當初太祖分封諸藩是為了安定周邊,可是很快都變了。
如今的宗藩已經沒有護衛朝廷的能力,反而不斷從朝廷吸血,但他們其實什麼也沒做。
天下百姓有供養帝王的責任,難道宗藩就沒有,就因為他們是宗室嗎?
宗室本就享受百姓供養,可他們也有責任供養帝王。
該收的稅要收,該送的也要送,不然時間長了他們就忘記還有陛下了。”(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