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7收宗室的稅(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就現在,魏廣德當然不清楚,所有數字都是應天府衙門估測的,或者說民間傳言,當不得真。

“若徐階真有這麼多田地,那天下間這樣計程車紳大族還有多少,他們又擁有多少田地?”

隆慶皇帝卻是忽然說了句貌似不相關但又很相關的問題,顯然皇帝已經有了該有的思想,知道看問題不看對錯,而是先考慮天下,一切都是以天下穩定放在第一位上。

“一條鞭法有利於百姓,不過卻會讓豪強害怕,難怪此法之前會數度更替,葛守禮會直言此法誤國,要求停罷。”

隆慶皇帝依舊好像是自言自語的說話,不過聽在魏廣德耳中,他已然明白隆慶皇帝的心思。

那就是求穩,他畢竟只是個守成的皇帝,而不是一個具有開拓進取心的皇帝。

應天府行一條鞭法都如此艱難,要真是全國範圍內推廣,還不知道會鬧出多大的事兒出來。

“江南適合,江北只能徐徐圖之。”

魏廣德把當初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

“江南江北有何不同?”

隆慶皇帝彷彿抓住了重點,追問道。

“江南手工業發達,失地農民多從事商品生產,而北方較弱,失地就如同失去根本,容易引發亂子”

魏廣德說到這裡忽然一頓,因為他想到之前自己寫的一個章程,就是開礦那個。

魏廣德之前已經按照後世知道的模式寫了一份,不過送進宮裡後隆慶皇帝一直都沒有明確的態度。

皇帝不提,他自然也不好問,就這麼拖下來了。

“其實,陛下也不必因此就直接否定一條鞭法,須知百姓對於徭役是非常牴觸的,不是他們不願意為國出力,而是徭役的一些制度過於苛刻,特別是對於長途跋涉的徭役,在他們看來幾乎就是要命的活計。

一條鞭法對於徭役執行百姓用銀錢抵役,地方上用錢就近僱傭力夫幹活,百姓既不用擔心服徭役的危險,力夫也有了活計,是為一舉兩得。”

魏廣德接著說道。

“那為何北地,特別是山東等地,就曾因此法而發生民亂?”

隆慶皇帝做了這麼多年皇帝,對朝政接觸多了,自然也知道狠多事兒,在魏廣德說出這話時馬上就反問道。

“山東民亂原因複雜,其中多有白蓮教徒興風作浪,並不代表北地百姓不支援一條鞭法。”

魏廣德答道,直接把官宦的鍋甩給白蓮教,而真實的原因其實是北地土地兼併更加厲害,百姓大多是佃戶,自己的土地很少。

這樣的環境下,如果讓百姓去服徭役,則自家的田地誰來種?

一條鞭法在北方實行,在百姓看來其實就是加稅,本來自己就不承擔徭役,那是自家老爺和官府溝通的事兒,結果現在直接要他們出錢,這還得了。

而且,這筆錢還不是小錢,想想雜稅數倍於正稅就能知道,地方官員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上下其手,賺得盆滿缽滿。

稍有人煽動,本就窮困的百姓就只能揭竿而起。

魏廣德現在的階級已經不同,自然不會站在百姓的角度。

即便有時候會為他們考慮,也是從維持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

“其實百姓所求,不過是一日溫飽,有食物果腹,有衣服遮體,這是朝廷應該給他們的。”

魏廣德說到這裡,偷眼看了看御座上的隆慶皇帝,見他微微點頭這才接著說道:“北方多礦,陛下可僱百姓開礦,給以銀錢購置衣物,滿足日常所需,則必不會發生民亂。

民亂這東西,往往是越窮困的地方越容易被人挑動,而且臣還有個想法,那就是一條鞭法實行後,徭役也變成了類似丁稅一樣的稅收。

以往徵收丁稅按人口計徵,但有地百姓還好說,無地百姓本就衣食無著,又哪來的銀錢交稅?

一條鞭法,其實就是把賦役合併、將田賦、徭役、雜役分攤在田畝上,役歸於地、量地計丁、計畝徵收、折銀徵收。

有地百姓按名下所有田地徵稅,無地百姓就不用繳稅,是為有田產者多交,無田產者不交。

對這些無田產者,陛下就可以僱其為礦工,為陛下開礦,所賺銀錢也能滿足衣食所需,如此則天下太平。”

社會發展其實就是這樣,有地百姓就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過活,而無產者進廠打工,賺一日三餐所需。

至於什麼鼓勵大工坊吸納閒散百姓,這些話其實都不用說,江南能夠維持穩定就是因為有這些手工作坊存在,吸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