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的不同,並非都是酒囊飯袋,許多其實都是敢打敢戰的將官,畢竟都是出自將門,常年都在北方混跡,這點血氣還是有的。
只是,魏廣德深知這些人的顧忌也是頗多,打贏了好說,打輸了,死在戰場上會得到撫卹,可要是敗逃回來,則往往會成為上官推卸責任的替罪羊。
統兵將官,在戰場上,受傷難免,可戰死的也是不多。
也正是因此,越來越多的將官,特別是年長將官逐漸養成了畏戰的習慣,總是在開戰前想法設法尋找避戰理由。
其實他們領著朝廷的兵,哪有什麼儲存實力的必要,只不過是不想被當做替罪羊丟出去。
這時代可沒有手機、電臺這樣的通訊工具,只能靠傳令兵四處傳令,落後的通訊方式讓他們有充足的理由——未接到軍令不敢貿然行事。
於是,本該四方聲援的戰事逐漸演變成困獸之鬥,韃子圍攻明軍邊堡,周邊明軍則隔岸觀火,美其名曰等待命令。
裕王已經等了很久了,雖然此時他臉上並無不耐的神情,魏廣德也知道不能繼續拖延下去,今天還是得給出一些說法來才行。
“殿下,其實要解決邊患法子很多,可要真正根除,唯有自身強大起來。”
魏廣德這時候簡單整理下思緒,看著裕王侃侃而談道:“我大明建國之初,軍力何等強盛,北逐蒙元,恢復中華”
魏廣德並沒有直接說選將和練兵的話,而是先說明軍的光輝歷程,雖然有給自家臉上貼金的意思,不過這也是魏廣德發覺裕王的一個喜好,那就是吹吹老朱家過往的豐功偉績,往往會讓裕王欣喜異常。
果然,魏廣德說道朱元璋、朱棣時期多次北征蒙古,壓得蒙古人抬不起頭來時,裕王臉上熱情洋溢的笑容。
“只是到了現在,我大明衛所制已然破敗腐朽,衛所兵大多不堪戰,皆是因為衛所兵已經只會耕作而不會殺人之故。
當初我和殿下說過,九江衛幾次出征戰績斐然,可實際衛所的情況和其他衛所並無二致,精於戰陣,能出征戰兵人數極少,只是遇敵實力有限,敵不寡眾。
若是敵人敵眾我寡,甚至是旗鼓相當,則戰局難料。”
魏廣德接下里又是自黑,雖然說的是實話,不過聽在裕王耳中就是自謙了。
至少在裕王知道的訊息裡,九江衛數次擊敗倭寇,在浙江連續和倭寇大戰數場,之後更是追殲讓南京數萬大軍都束手無策的倭寇。
“要穩固北部邊防,說起來其實也簡單,無非就是選將和練兵,選擇能戰善戰之將,如馬芳、俞大猷者,讓他們按照自己作戰習慣練兵,只不過這卻是很難。
一旦將官調職,則練就之兵也就廢了一半,可若兵隨將走,長此以往又極易生變,當初我謀求讓馬芳調往薊鎮,兵部一直未透過其中就有此意。”
魏廣德的話,讓裕王微微點頭,“你舉薦的那些將官都不錯,雖然馬芳在宣府西路也吃過幾次敗仗,但卻也是宣大最耀眼的將星。”
說道這裡,裕王不由一滯,似是想到什麼,嘴裡喃喃道:“原來善貸是為此,才給孤舉薦那些賢良。”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