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三河縣邊境的鄭官屯,解救被韃子圍攻的三河參將付津時,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剛剛從三河趕到通州,才休息一日,兵馬就被分走兩千人不說,現在還有一部被韃子包圍。
當即,孫臏召來部將參將馮詔、趙秦、胡粲,遊擊嚴瞻等人商議此事。
楊選的公文裡,這讓他率三千人馬救援付津,之前的命令依舊有效,要剩餘五千人馬向順義方向進攻。
他帶走三千人,剩餘兵馬哪兒來的五千,現在的孫臏是真的被架在火上烤了。
有心不理會這道命令,可通州城裡最大的官可不是他這個薊鎮總兵,雖然他品級是最高的,可真正說話算數的是兵備道副使盧鎰。
他敢抗命嗎?
不敢。
在現在的大明朝,武將還真不敢和文官頂撞,最重要的還是他在朝中沒有根基,遇事兒找不到人說項。
本來覺得萬無一失的任務,沒想到連番遭遇變故,此時孫臏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不過好在,按照公文上所說,密雲副總兵胡鎮也會率部前來,他會帶兩千騎兵側擊韃子,按照公文上所說,鄭官屯的韃子騎兵不過兩千多人,已經是附近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說起來,按照楊選的籌劃,明軍將在鄭官屯投入近七千人馬,包括五千騎兵和兩千多步卒,確實有實力和兩千多蒙古韃子大戰一場。
讓眾將看過楊選的手令後,孫臏開始點將。
“馮詔、趙秦率本部人馬隨我去鄭官屯救援付參將,胡粲率剩餘兵馬北行,向順義靠攏。”
相對來說,這道命令下達後,最不滿的其實是胡粲,他只有三千人,卻要前往順義,也就是要消滅沿路看到的韃子。
雖然都是散兵,可他手上只有三千人不到,要是韃子反應夠快,快速聯絡上幾股散兵,他可就危險了。
而孫臏所率之兵,到達鄭官屯後就會擴充到七千人,安全自是無虞。
無法,旁邊通州兵備道副使盧鎰就虎視眈眈在一旁,他哪裡敢違抗軍令。
“我已經派人給諸位準備糧草,按照楊總督之命,諸位當精誠團結,拼死殺敵才是。”
盧鎰看眾人都已經受了將令,當即笑呵呵說道。
不過在心裡,他還是很鄙視這幫武夫的。
撈銀子的時候積極的很,真到了要拼命的時候,卻看不到幾個勇士。
他手裡還有楊選的另外一道命令,那就是楊選擔心孫臏等人畏敵不前時,他可以以兵備道的名義,直接出手拿下孫臏。
他無權處置孫臏這個二品武將,可卻可以奉命先把人扣押下來。
很快,大堂上就空了,只剩下孫臏和盧鎰兩人。
其他將官都已經返回各自軍營去準備了,此時當然是救兵如救火,片刻耽誤不得。
雖然,在他們心中,或許還想著拖延時間的打算,可顯然盧鎰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再次率部出城時,孫臏心情極為複雜。
連番變故下,不知不覺他有種不祥的預感。
而此時的鄭官屯裡,付津所率的兩千多人已經損失慘重,能戰之兵不過千餘人。
他和孫臏是一前一後離開的三河,本意只是在三河邊境巡視一番,驅逐進入襲擾的韃子,不想卻遭遇到大股韃子騎兵突襲,不得不退入鄭官屯死守。
他那裡知道,孫臏率部進入三河縣時,明軍行蹤已經被黃臺吉手下斥候發現。
以騎兵突襲步卒,這是蒙古人最喜歡的打法,自然讓付津損失慘重。
而讓他們退入鄭官屯,其實也是黃臺吉想要嚮明軍放的餌。
雖然沒打算攻打京城,可要給明國朝廷一個教訓,不殲滅一支明軍是不行的。
此時的黃臺吉正在召回各路散兵,讓他們暫停搶掠,準備一個口袋裝下薊鎮明軍騎兵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