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已經齊聚許厝倭巢外紮下營盤,因天色漸晚,劉顯、俞大猷和戚繼光碰頭商量後,決定第二天天明後再發動對倭巢的進攻。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因為戚家軍的到來,許厝倭巢的倭寇首領已經匆忙趕回平海衛城,和另外幾個倭寇首領商議去了,倭巢裡留守倭寇只得到加強警戒的命令。
若在此時,三路明軍一鼓作氣攻打許厝倭巢的話,說不準還會有意外驚喜。
畢竟,現在的倭巢裡,雖然倭寇匯聚了三千餘人,可是因首領的離開,實際上處於群龍無首的地步。
三路大軍攻打倭寇只要有一路獲得突破,倭寇是肯定會大亂而逃的。
明軍紮營的時候,在平海衛城中,幾個倭寇首領也正在激烈討論著去留。
現在他們被堵在這裡,想要從陸路逃離只有突圍一條路,可就算能成功,這次攻打興化府城的收穫都會失去大半。
更何況,他們把搶來的財物,大多已經打包,放置到衛城外的倭船上,只等風向轉變就馬上揚帆起航,前往東番島修整。
倭寇首領在這個時候當然不會後悔沒有在攻破興化城後搶一票就跑,後悔也已經晚了,不過對於明軍調來上萬人馬還是很忌憚,特別是有戚家軍的出現。
“一開始,想著五黨山和許厝兩處營寨,怎麼也要抵擋明軍一個月,一個月後,天氣也就差不多了。”
“實在不行,放棄許厝,我們連夜帶著這裡的弟兄上船,往惠安那邊跑。”
“泉州那邊不錯,去年瘟疫死了不少人,我們過去,也不容易被朝廷發現。”
對於他們周邊的情況,倭寇首領們自然很清楚。
北面的萬安,身後可是福州,作為福建省城,明廷布置的武裝力量自然很充足。而且萬安本身就有一個千戶所駐紮。
往萬安逃竄,無異於自投羅網,而受到瘟疫後的泉州方向就要好許多,正是地廣人稀的時候,他們就算登陸,也未必會被明人發現。
決議很快就做出,自然是準備逃跑。
還沒有倭寇願意直面對戰戚家軍,實在是他們幾個士兵組成的那種小陣太厲害了。
除非有絕對優勢的兵力,能夠把這樣的小陣團團圍住,四面攻殺才有可能將他們殺掉。
單純的一面或者兩面打擊,效果都不好。
那小陣的變幻實在太複雜,至少還沒有倭寇想到解決之法。
而戚家軍這種軍陣,戰場上就是由無數這樣的小陣組成,相互依託,互相掩護,實在難以達到四面圍殺的效果。
而只有在地勢狹小的區域,戚家軍才會由少量的軍陣單獨出現。
不過受制於地形限制,倭寇也沒法實現包圍消滅他們的目的。
就在倭寇準備乘船逃走的時候,事先被派出去偵查海情的倭船也回來數條,明軍水師出現在外海訊息也傳到了倭寇首領們的耳中。
這次,知道事態緊急,倭寇的大首領也沒有再讓其他人說話商議,而是直接定下了計劃。
“大家各自召集弟兄上船,按老規矩撤退。”
“老大,前面的弟兄要不要讓他們連夜撤出來?”
“人太多,來不及了,而且叫上太多人,船也跑不動,現在是要和明軍那些船比速度的時候。”
“去澎湖還是魍港?”
“澎湖吧,我這幾天看天象,風已經起來了,就是小了些,跑澎湖應該可以。”
倭寇老大拍板定下後,又兇狠的對其他人說道:“今夜就出海,突破明軍水師前,我們的目的地不準告訴手下人,嘴巴都嚴實點。”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