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都是微微點頭認可。
只是先前低頭的魏廣德卻是勐然抬頭看向唐汝輯,嘴巴不自覺微微張開。
“善貸可是想都什麼?”
看到他的表現,唐汝輯好奇問道。
“似曾相識......”
魏廣德只是重複了他先前的一個詞,隨即眼前一亮道:“我可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大家還記得陛下初登大寶時發生的事兒吧?”
“大禮議之爭?”
張居正先開口問道。
“正是。”
魏廣德馬上答道,隨即在裕王、殷士譫等人不解目光中繼續說道:“太祖之前可不是太祖。”
“嘶.....”
張居正深吸一口氣,顯然思路已經被魏廣德的一句話開啟了。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上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只是到了現在卻改廟號為太祖,而這一變化來自嘉靖十七年,同時還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有了這個開頭,裕王等人思路被開啟,也明白過來。
嘉靖皇帝是正德皇帝的堂弟,本是被封在湖廣的藩王,與帝位無緣,只因正德皇帝在壯年突然駕崩,且沒留下子嗣,因血緣最近而被迎入北京,擁立為帝。
登基以後的嘉靖皇帝為了證明自身帝位的合法性,和當時朝野領袖楊廷和爆發了大禮議之爭,並在之後推行了一系列禮儀改革。
“善貸的意思是,三大殿改名,是在大禮議之爭的延續?”
殷士譫開口問道。
魏廣德微微點頭,不過隨即又搖搖頭說道:“也可能是我多想了,陛下的心思,臣下又怎麼能揣摩明白。”
揣摩聖意,這可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稍有不慎,人頭落地,正所謂伴君如伴虎。
雖然是在裕王府裡,魏廣德也不敢擔上這個干係,雖然大家其實都在做這事兒。
其實,在魏廣德心裡,把嘉靖皇帝登基以來做過的事兒一串聯,很容易就能想到,因為出身的緣故,他是想從他這裡開始,和前朝做一個切割,是想進一步證明大明王朝從他這裡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只不過這話,他也沒有說出來罷了。
既然覺得三大殿改名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裕王也就沒了太多興趣,說道:“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反正高師傅也說了,他不會反對。”
“不止於此。”
只是,話音落下,魏廣德就開口說道:“殿下,你應該讓官員們都支援陛下才是,若同僚中有人持反對意見,大家還應該儘量說服。”
“這麼做,會不會太過了?”
聽到魏廣德的話,唐汝輯有些猶豫道。
“其實大家都不覺得三大殿改名是多大的事兒,為了避免此事在朝野中引發激烈爭議,我覺得一開始就旗幟鮮明支援陛下的決定為好。”
魏廣德卻是直截了當的說道。
“反對的人肯定有,能夠說服一些就說服一些,避免朝堂爭鬥,我看行。”
張居正的態度和魏廣德類似,聽到他這麼說,自然也支援道。
唐汝輯還是有點文人之氣,覺得這麼做有點一味逢迎的意味,不過看到張居正也支援,所以也不再開口。
裕王和殷士譫對視一眼,殷士譫並沒有什麼意見,裕王思索一陣後才說道:“善貸的意見是好的,避免朝堂衝突,李芳,這個事兒你記一下。”
裕王說這話,其實也為今日的談話做了一個收官,讓李芳給投靠過來的官員傳遞訊息,支援改名之事。
“是,殿下。”
李芳自然明白,躬身答應道。
“今晚王府設宴,慶賀善貸、叔大充分校官,參與重錄大典之事.....”
接著,裕王又笑道。
雖然還沒有正式下詔,不過內閣草擬的詔書已經送司禮監和六科,不日就會正式下發,當不會有任何改動了。
王府內慶賀一下,也是應有之義。
他們在裕王府裡討論,而在禮部當中,對三大殿改名的議論聲也是不小。
持反對意見的大多是清吏司裡的郎中、員外郎,倒是尚書、侍郎一級高官不管是為了自己仕途還是什麼,反對的聲音很小。
禮部的議論,自然也很快傳遍了在京的各大衙門,六部五寺二院一時間也熱鬧起來。
之前,翰林院中人還在給瞿景淳、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