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裡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座核心殿宇、連同其他一些附屬建築,都在一次大雷擊引發的火災中被全部焚燬,作為朝廷的門面自然需要全盤恢復,但這項舉國矚目的工程卻面臨著很多實際困難。
為儘快重建三大殿,朝廷和工部詔令天下能工巧匠齊集京師,為重修皇城三大殿獻計獻策。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杲從揚州來到京城。
其實木質建築本身並不難建,但是這次三大殿的重建卻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那就是大木料不足,根本無法恢復往昔的恢弘大氣。
不得已,徐杲拿出看家本事,儘量節約大料用於屋頂大梁,而立柱等則使用小一些的木料,以積木為柱之法解決。
這次,當著全天下能工巧匠的面完成了新三大殿的設計和建造,讓他掙足了臉面,也在工部官員面前掙到了“大匠”頭銜。
在工部的官員,即便是有品級的如雷禮面前,也要稱呼他為徐大匠。
而本以為三大殿工程完工,他就可以離京回揚州,沒想到卻又被工部派人送到了內閣,在徐閣老面前接受了儘快重建永壽宮的差事。
三大殿這樣的工程都能做,重建永壽宮自然不在話下。
瞭解了永壽宮的規模,他就已經知道只用三大殿剩餘的木料大概就能重建完成,就算有差也是不多,工部應該在京城能夠輕易堅決材料難題,又不是非要取自大山深處成了年份的大料。
徐大匠,自然永壽宮重建飛快,僅兩個多月就順利完工。
工部官員都檢查過了,沒想到今日還來,甚至連皇帝都親自來了。
之後,嘉靖皇帝就把徐杲叫到身邊,一邊在永壽宮裡轉悠,一邊詢問徐杲是如何修建的永壽宮,徐階、雷禮還有黃錦都只能跟在徐杲之後。
到這個時候,他們也看出來了,這徐杲憑藉著這門手藝算是入了嘉靖皇帝的法眼。
沒辦法,誰叫嘉靖皇帝對玄黃之術如此痴迷,連帶著對道家也是格外傾心,時不時就會下旨敕造道觀廟閣,自然需要像徐杲這樣的專業人才。
嘉靖皇帝在位期間到底修建了多少宮殿和道觀,這個還真不好統計,但明朝自遷都北京後,嘉靖皇帝的工程怕也只比永樂帝督造的北京城少,其他的皇帝都是望其項背。
在西苑建大高玄殿、大光明殿等,在永樂帝建成天壇和地壇的基礎上又建造了日壇和月壇,還有北京城的外城牆,這些流傳後世的工程都建於嘉靖朝。
至於在京城外建造的如元佑宮、華鎣山等,更是數不勝數,也直接早就了當朝首輔嚴家堅決不肯輕易放手工部,實在是油水太足了。
聽到徐階都是以“大匠”稱呼徐杲,嘉靖皇帝也自然用上這個稱呼,笑道:“大匠技藝精湛,就留在京城為朕分憂吧。”
說著,不等徐階、徐杲等人反應,嘉靖皇帝就對徐階說道:“擬旨,萬壽宮成,命公朱希忠侯顧寰駙馬謝詔伯方承裕、大學士徐階分告南北郊太廟二社稷。”
“遵旨。”
對於這樣的安排,嘉靖皇帝做過無數次,徐階自然也不會在此問題上說三道四,不過就是讓禮部安排一下的事兒。
重建永壽宮,其實算不得什麼,不過卻得到皇帝如此態度,自然讓工部尚書雷禮不能繼續幹站在後面,只得出來謝恩。
“雷愛卿平身。”
嘉靖皇帝這會兒心情正好,看到雷禮,想到還有已經看過的三大殿,心裡對這位尚書也是非常滿意的。
遂起了加恩的念頭,這次加恩,當然不是因為永壽宮工程,還有三大殿,不妨都封賞了。
念頭及此,嘉靖皇帝繼續開口說道:“在工效勞諸臣輔臣徐階加少師兼支尚書俸......”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