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範圍就還可控,最怕的是一點火苗就燎原,那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現在倭寇如此猖獗,還有人願意做海商,出海經商嗎?」
殷士譫皺眉說道,一邊的張居正也是很感興趣的樣子。
他雖然猜到魏廣德想要提開海之事,但是因為他身在湖廣,其實對海商的瞭解不多,甚至還不如他老師徐階知道的詳細。
「當然有了。」
魏廣德斬釘截鐵的答道:「海貿的利瀾高的超乎你們的想象。」
說到這裡,魏廣德稍微停頓,似是回憶一番後才繼續開口說道:「記得是嘉靖三十四年到三十五年,朝廷曾經將南京、蘇州和杭州三大織造局積壓的絲綢透過浙江市舶司發售,為此朝廷獲利數十萬兩白銀,解決了朝廷財政困境。」
「好像,那時候朝中曾有人提議在浙江、南直隸大量種植桑樹,增加絲綢產量,只是最後又沒了結果。」
裕王這時候好像想什麼,插嘴說道。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善貸說的那事兒我知道,最後朝中大人們擔心桑樹擠佔農田影響糧食收成,特別是以朝廷的名義發文,擔心
殷士譫答道,算是解釋了當初為什麼最後沒了下文的原因。
….
「這樣行文肯定是不行的,朝廷下了公文,地方官員為了表現還不知道會怎麼樣,毀田種桑也不是幹不出來。」
張居正點頭,他在湖廣的時候可是見識到不少地方官員為了表政績,那是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的,不管多麼荒唐,只要上面下令,他們就不顧一切的去做,只為了頭上烏紗。
「這幾年,市舶司還在對外銷售絲綢嗎?」
這時候,裕王回過味來,魏廣德的意思莫不是想要透過市舶司賺夷人的銀子,要是擴大銷售,一年賺百萬兩銀子,貌似胡宗憲的加派就可以廢除了。
「當初市舶一事,主導的是趙文華,在他死後,好像市舶就暫停了,只是保留朝貢這一塊。」
魏廣德答道,「不過,據我所知,夷人來我大明,想要買的可不止絲綢,他們對瓷器、茶葉都是趨之若鶩。
而這些東西,其實江南各地官倉裡就存了不少,若是和當初對待絲綢那樣將各地官府徵繳的瓷器、茶葉和絲綢都交到市舶司進行交易,又可以變成許多銀錢來。」
魏廣德說的,其實就是大明在這個時期收取作坊、茶山等的實物稅,其實不止是茶葉、瓷器,明朝官府收取最多的其實還是糧食,甚至還有不易儲存的水果等物。
後世許多文章都引用大明朝每年收取的稅銀大概在三百萬兩上下,多則四百萬兩,但其實這個資料僅僅是朝廷收取的銀錢,並未包含更加龐大的實物稅。
如果把朝廷收取的所有財貨折銀,總稅收應該是在三千萬兩白銀左右
,雖然這個數字遠遠低於最後一個王朝在末年每年上億兩的稅收,但也不是許多文章所說的那麼少。
這些東西一旦轉運不及時,往往就會大量毀壞,不過只要東西還在,誰還在乎儲存是否完好,或許也只有糧食在這個時代還能保持相對有效的利用。
只不過,正如魏廣德所說,其實江南各地官倉裡確實都有大量過去收取的瓷器、茶葉等物品,想當初織造局賣出去的絲綢等物,都是被淘汰下來,沒有向北面轉運的物資。
上等的瓷器、茶葉還有絲綢、棉布等,當然會優先透過大運河向北京轉運,這些高品質的物品用來充當俸祿發放,官員們也能夠接受。
聽到魏廣德所說,裕王雙眼放光,朝廷財政困境他當然很清楚,現在聽到魏廣德提出這麼一個可以解決財政困難的辦法,自然很是有興趣。
不過很快,裕王的雙眼就黯淡下去,實在是要把這一切變成現實面臨的卻是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
嘉靖皇帝並不喜歡和夷人交易,甚至他都想要徹底廢除市舶司,想要把財貨都留在大明國內。
如果向嘉靖皇帝提出廢除海禁,重新大規模啟動市舶,怕是福禍難料。
裕王能夠想到,其他人自然也可以,不過殷士譫和張居正這會兒卻不像裕王想的那麼簡單,他們需要考慮的是如果真按魏廣德所言廢除海禁重啟市舶,對國家的影響。
….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政策,朝廷釋出下去就行,畢竟海禁多少年了,前朝又不是沒人提到過此事,但是結果如何,大家都心照不宣。
而且,魏廣德先前話裡的意思很明顯,他所謂的市舶並不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