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密疏(1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

「你看陛下當朝,可有大臣可以獨攬朝政,雖然嚴嵩受寵,可是還有徐閣老入閣牽制,還有吳山吳尚書、楊博等人在朝堂形成一股力量。

要想朝堂保持穩定,非兩派可以駕馭,而是要形成一個三角關係。」

說道這裡,魏廣德不知不覺把後世的「三角形穩定性」的理論搬了出來。

「如果朝堂上重臣只分成兩派,屆時會出現什麼情況,那就是左右傾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陛下雖然常居西苑,可是依舊可以對朝廷如臂使指,根本原因就在於此,嚴首輔實力最強,徐閣老實力次之,徐閣老為保持和嚴首輔的抗爭,只能拉攏吳山、楊博等第三方實力。

看似還是兩派爭鬥,可實際上卻代表穩定,任何一派都不能力抗另外兩派的壓力,這就是其中的精髓。

任一一方提出的策略不對,自然就會遭到另外兩股力量的反對,不管爭鬥的是什麼,至少都能代表絕大部分大臣的看法,這就能保持朝堂的穩定。」

魏廣德說完就閉上嘴巴,裕王則是在皺眉深思,連帶著殷士譫和張居正也是若有所悟的樣子。

好在,這個時候的王府裡的屬官們,都還沒有真正進入到朝堂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派系,如果有那也就是張居正所在的徐階派系。

可是在這裡,他們三人頭上都頂著的帽子卻是:裕王的潛袛之臣。

這時的三人,都還是以教導裕王為第一目的,還沒有為自己的利益進行考量,否則魏廣德的話怕是立馬就會遭到反噬。

當然,如果高拱在這裡,魏廣德就絕對不會說出這些話來。

好半天,裕王才支支吾吾的說道:「善貸的話很有道理,孤還要回去好好想想,太深了。」

裕王能理解就好,這也是魏廣德為將來可能面對高拱一言堂而提前準備的伏筆,至少到那個時候,裕王應該不會無條件信任、支援高拱才對。

裕王的話也喚醒了還在沉思的殷士譫和張居正,兩人都微微點頭。

「欲三分鼎,連衡合從,也宜以時定。」

張居正嘴唇微動,念出《後漢書》中的一段話,這其實就是三足鼎立的出處。

之後,殷士譫也開口說道:「善貸的話很有見地,不過,我覺得,善貸是不是和宮裡聯絡下,問問陛下是否對禮部和吏部尚書已有人選。」

殷士譫這話,自然就是要他們面對現實了。

嘉靖皇帝已經拿掉兩個尚書,而這兩個位置自然不能長期空懸,必然要安排人上任才對,可是派誰出任,這才是關鍵。

現在已經不是說為誰爭取機會上位,之前魏廣德就說了,貌似這次嘉靖皇帝是有備而來,或許陛下心目中已經有了人選。

在這個時候,自然就不要亂伸手了,免遭陛下忌。

….

「對,正甫說得極對,若父皇有了人選,我們就要全力支援才是。」

裕王這時候開口接話道。

魏廣德點點頭,「臣知道了,下去就問問。」

就在裕王府中還在商議的時候,頭髮花白的嚴嵩正慢慢走入永壽宮大門,他手裡捧著一份奏疏。

這樣的情形,永壽宮門前的小內侍倒是很驚訝,什麼奏疏還用當朝首輔大人親自送來,怕是又有軍國大事發生了嗎?

按照慣例,外廷的奏疏可都是走司禮監的,不會直接被送到御前。

只有在永壽宮裡呆的時間比較長的太監、內侍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兒,應該是嚴首輔有密奏給皇帝,畢竟可沒有邊關告急的訊息傳來。

大明的官員,正常的上奏流程就是把奏疏送交到通政使司,

.

這樣的上奏是公開的,通政使司會抄錄一份存檔,原件本應交司禮監呈送御前,只是這樣的題本制度後來被改成內閣票擬製度,已成慣例。

但是除此以外,官員還有上密奏的一個方式,這就是直接送到皇帝手裡。

接收奏疏的不止有通政使司這個衙門,其實京官會把密奏投入會極門,會極門也會把密疏情況登記在案再轉呈至內廷文房會將它們快速的送到司禮監進行處理。

不過這都是對普通大臣的接收奏疏的程式,對於內閣閣臣來說,「內閣密揭,用文淵閣印緘封進御,左右近侍,莫能窺也。」

內閣閣臣有一套獨立的密奏制度,進呈密疏可以不用透過宦官的司禮監和文書房之手,而密疏一般都是留中不發,所以明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