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蒙古軍“天生騎射,弓馬嫻熟”,二為“來去迅即,顧此失彼”,三為“居無定所,進退自由”。
而他為解決這三“不可比”所提出的建議,並非像當時其他邊將那樣只知道以守為主,一味靠修築邊牆來阻遏敵人進攻,而是認為應該“以騎制騎”,創造強大的騎兵部隊和韃子決戰草原的作戰想法。”
“組建騎兵,這需要多少銀子,光是戰馬一項,怕都無力暴漲。”
張居正的考慮依舊全面,先不說大明收購戰馬的困難,就算能找到周邊番邦供應馬匹來源,所要消耗的銀子和財物也是天文數字。
“其實,主要是找不到充足的戰馬,籌集所需財物倒是容易一些。”
魏廣德卻不以為然的說道。
“善貸,你難道不知道一匹戰馬的價錢,組建馬芳口中可以和韃子對戰的騎兵,戰馬至少也要十萬匹。”
殷士譫動容說道,“這可是需要上百萬兩銀子,而且所需馬匹如此之大,馬價興許更高。”
“還有之後糧秣供應也是很大的數字。”
張居正補充道。
“如果能徹底解決北方威脅,百萬兩銀子,甚至更多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就在這個時候,裕王卻發話道,“只是組建起這隻騎兵部隊,可要是抓不住韃子主力,那才是最大的損失。”
中原可不像草原,有巨大的牧場可以飼養馬匹。
而且,明軍使用的戰馬也和蒙古使用的戰馬存在馬種上的差異,需要給這些戰馬準備豆餅一類的精飼料保證戰馬的馬力。
這些變化,其實也是明軍騎兵抗衡蒙古騎兵的手段之一。
只是這樣的差異,導致大明飼養戰馬的成本激增。
若是遲遲不能和蒙古騎兵決戰,這消耗可不是大明所能承擔的起的。
“常盈庫的銀子,應該足夠支撐戰馬的採購。”
早年間,太僕寺常盈庫的資訊還不被外界所知,不過隨著前些年朝廷入不敷出,經常需從常盈庫中拆借銀子週轉,常盈庫之名也開始在朝中傳開。
不過因為常盈庫太過特殊,倒是沒人敢對這裡打主意。
“善貸,我一直很好奇,馬芳所帶騎兵,如何與虜騎正面交戰不落下風。”
這個時候,張居正忽然發問道。
張居正的問題,讓裕王也是眼前一亮。
張居正問的可不是戰略上的事兒,而是針對具體交戰上。
馬芳都說了,虜騎善騎射,明軍就算保持很高計程車氣,可騎射一項比不過,他是怎麼做到正面交戰不落下風的。
魏廣德笑道:“叔大兄可聽聞過疊陣法?”
“疊陣法?可是南宋吳璘所創疊陣法?”
張居正奇道,不過隨即搖頭,“那疊陣法乃是步卒對付騎兵所用,馬芳對陣時都是以騎兵對沖,如何使用疊陣法對敵?”
他們口中的“疊陣法”,是南宋吳璘與金將胡盞、習不祝交戰時創立的戰陣之法,其實就是一個多兵種的混合陣型。
“疊陣”的“陣”,在這個時代,主要指在戰鬥中對軍隊各部分佇列的安排與變化,而“疊”就是對這種安排與變化特點的描述。
至於後人所謂的“陣法”,則是對這種安排與變化的規範化與制度化。
簡而言之,“疊陣”就是以兵器攻擊距離的遠近,來決定各兵種在佇列中的先後位置,將拒馬、長槍、弓弩成梯次排布,依靠防禦工事,以求在有效保護自己的前提下,發揮不同軍械和兵種的威力,最大功效的地殺傷敵人的一種陣法。
“疊陣法,其實精華就在於‘疊’字之上,馬芳部騎兵不僅有弓弩,還大量裝備火銃的騎兵.....”
魏廣德開口解釋道。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