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避免訊息流傳出去。」
說道這裡,高拱看了眼魏廣德,這才繼續說道:「所以陛下只是讓大司馬去了西苑,詳細瞭解了應對策略的長短和他的補全之法,最後才定下就按這個方略來做。
實際執行人是大司馬,讓嚴閣老和他從旁協助。」
「這麼說來,在這之前知道這個事兒的,就陛下、兩位閣老和楊尚書了?」
陳以勤開口問道。
「應該是這樣,不過效果確實不錯,至少今早訊息傳來,大家都很驚訝不是嗎,呵呵......」
高拱看似是在開懷大笑,可是魏廣德感覺有點假,皮笑肉不笑的意味很濃。
「哈哈......確實,中午那會兒還聽說,昨晚兵部的老爺們趕到衙門裡,看到楊尚書遞回來的條子,還吵得不得了,還有人打算要去西苑覲見陛下的,還好被壓下來了,快速行文連夜發出。」
殷士譫笑呵呵的說道。
就在今日一大早,俺答部三日前宣府扣關的訊息就開始在京城擴散,同時傳出的還有兵部在昨夜和今日凌晨連續發出的多道公文。
和之前朝堂上傳的訊息不同,兵部並沒有命令薊鎮大軍以及延綏、寧夏二鎮兵馬馳援宣府,而是命令薊鎮大軍緊守居庸關一線長城,不得出關助戰。
同時用八百里加急給延綏、寧夏二鎮送去旨意,立即調兵北上,掃蕩河套地區的***部落。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應該說,大明朝已經多少年沒有以聖旨的形式向邊鎮發出進入大漠徵虜的命令了,貌似土木堡之後,大明朝對北方***由攻轉守以後,就幾乎沒有再有這樣的命令發出。
雖然期間也有將領或看準機會主動出擊,或為了財貨出關襲擾,但是都是各自為戰,並不是在朝廷的指揮下進行的。
最近一次有人提出北征,那就是曾經的宣大總督曾憲。
這時候,似乎所有人對於面對***的襲擊,本能的想法就是堅壁清野,堅守城池即可,根本不會去想是不是應該也打出去,就像明初那樣。
明太祖朱元章在定鼎天下後,由於北元一直逗留邊境地區,鑑於北宋時期燕雲十六州兩年之內得而復失的前車之鑑,決定北征消滅北元,由此開啟了大明朝連續二十餘次的北伐。
光是朱元章在位時期,就連續發動了十三次北伐戰爭,以圖徹底消滅北元的殘餘勢力,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第七次北伐戰爭。
洪武二十一年,明軍偵察到天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於是朱元章命藍玉率軍十五萬人乘機北伐,力圖撲滅元庭。
藍玉急行軍直撲元帝所在,發動突襲,大破元軍,脫古思帖木兒在逃亡時被其部將殺死,藍玉俘虜北元宗室以下七萬餘人,寶璽、圖書、金銀印章以及輜重無數,北元朝廷基本上已經瓦解,從此蒙古內部開始陷入了連綿不斷
的內訌之中。
而在之後,明成祖朱棣也前後五次北征蒙古,雖然戰果不大,可是卻因為其主動出擊,禦敵於外,對於明朝還是帶來了很積極正面的影響。
曾幾何時,大明朝這麼多年了,居然沒有再發出這樣的北伐命令。
雖然這次的旨意和當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可是也在朝堂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雖然也要文官私下裡議論,認為讓邊軍北伐似有不妥,會重新助漲勳貴、武將的驕狂氣焰,因為北伐就意味著軍功,對於有功之城,朝廷也是不能苛待的。
這麼多年了,皇帝不願意出兵北方,文官們也集體反對主動對北方用兵,不止是因為土木堡之後的明軍已經和當年判若兩人,戰力實在是讓人不那麼放心,更是因為他們擔心武勳集團死灰復燃,乘機坐大。
只是這樣的聲音很快就被壓了下去。
現在京城身居高位的官員,大多經歷過十年前俺答部打到家門口那次事件,想起那次對整個京城的震動,至今還在這些官員心裡留有陰影。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打碎的不僅是嘉靖皇帝對盛世的美夢,還有朝臣們的。
之後幾年,嘉靖皇帝雖然時不時就萌發出要北伐報復一把的想法,可心有恐懼的朝臣們總是推三阻四,讓嘉靖皇帝也只能放棄自己的想法。
朝臣們何嘗沒有報復的心理,只是現實比人強,最關鍵的還是找不到可以統兵的文官。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是的,統兵北伐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