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燈的位置也是不錯,前進的線路略微有點偏移就擠了過來。
走近時,魏廣德看到李芳眼睛瞟向自己這邊,不覺雙手抱拳衝那邊作個揖。
李芳眼尖,在魏廣德拱手那會兒他就認出了魏廣德,臉色笑容瞬間出現又瞬間消失,側頭靠近中間那人的耳邊小聲說了什麼,中間那位貴公子打扮的年輕人目光自然轉向魏廣德處。
魏廣德這會兒正衝那裡抱拳行禮,那公子也是學著魏廣德的樣子衝他拱手作個揖。
嗯?
裕王給我行禮,這合適嗎?
魏廣德第一時間腦袋裡響起的話是這一句。
後世雖然已經沒有皇帝,可是受到辮子戲的影響,魏廣德中毒還是很深的。
其實大明朝和大宋都差不多,皇帝和大臣之間還是很隨意的。
雖然皇帝掌握著生殺大權,但是不管是宋朝皇帝還是明朝皇帝,一般都會選擇用比較寬容的態度對待大臣。
魏廣德很快也回過神來,現在是大明朝,他們這些大臣也不是皇帝的奴才。
隨即魏廣德重新抬起剛剛放下的手,衝著裕王殿下拱手行禮。
很快,裕王府的人就擠到了魏家人旁邊站定,裕王府的女眷都和徐江蘭一樣,興致勃勃看著鰲山上翩翩起舞的宮娥,也只有女人們每年都會對鰲山燈會感興趣,對於男人們來說也就那麼回事兒。
在京城,可是有教司坊存在,像魏廣德這樣的官員聚會飲宴自然少不了教司坊的歌舞伎助興。
不過裕王站在護衛中沒有動,假裝饒有興趣的看著鰲山上的盛況,而他身旁的高拱已經擠出裕王府人群鑽進了魏家這邊來。
魏家的護衛看高拱倒是眼熟,也沒有阻攔。
高拱在魏廣德回京後也去串過幾次門,很多護衛雖然不認識他是誰,但也知道他是來過家裡的,所以很痛快的讓出一條通道來。
“高大人,雅興很高。”
魏廣德看見高拱過來,手裡還提著兩盞花燈,於是打趣道。
“這是王府匠人制作的彩燈,我專門拿過來送給廣德......善貸的。”
高拱笑著說道,說話間走近,順手把手裡的彩燈遞給了魏廣德。
在大明朝,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或“燈節”,除了吃湯圓的習俗之外,最重要的活動便是觀花燈,即所謂正月十五鬧花燈。
史載,明太祖朱元璋建都應天后,為慶賀當年的元宵節,他招徠天下富商,放燈10日。
當時的南京城內盛搭綵樓,並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燈數萬盞,一時蔚為壯觀。
北京城地處北方,自然沒有南方應天府那樣的條件,雖然有河流卻並不適合大規範燃放水燈,故而把南京時就有的鰲山燈會搬到午門外,規模卻是放大數倍不止。
魏家人出來看花燈,自然也是準備了的,只是都是大街上買的大路貨,花燈自然不如高拱遞過來的精巧。
這兩盞是走馬燈,匠人們在燈內點上蠟燭,利用蠟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
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象便不斷走動,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製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