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擇字(2 / 3)

小說:隆萬之變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可差就差在這位呂閣老身體抱恙,長期在家養病,基本就只是在內閣掛個名而已。

而且就魏廣德在京城所知,這位呂本呂閣老能夠在內閣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唯嚴嵩馬首是瞻。

對於自己這位現在的老鄉,魏廣德感情是複雜的。

嚴嵩能夠維持大明朝堂運轉其實也是不易,不過最主要的還是這位貌似結局不會很好,所以魏廣德一直和嚴府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作為老鄉,自然要時常前去拜訪,不過只是作為晚輩對長輩的一種禮貌性的行為,他早已經和嚴家劃清界限了。

至於殿試,名義上的主考官其實是嘉靖皇帝,其他人只能是閱卷官,但絕對不是主考,要不怎麼說進士是天子門生。

說到這一節,就是因為古人取字不是隨便取的,取字的人得是德高望重的前輩或師長,難道要讓魏廣德跑去找嘉靖皇帝,求老師給自己取個字.......

或許嘉靖皇帝會龍顏大悅給魏廣德取個字,然後訊息傳出滿朝文武都在背後嘲笑他是馬屁精,官場也就不要混了,人言可畏。

魏廣德尋摸一圈發現,貌似也只有孫夫子這位自己的啟蒙老師還能勉強夠格,而且畢竟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傳出去不管走到哪裡都跑不了一句“尊師重道”。

至於家裡的長輩,全都是武官一途的,進士請武將給自己取字,就算他真有真才實學,可也很大機率會被其他文官當成笑談,雖不至於遭到排擠,但肯定也不會很好就是了。

魏廣德年不滿二十,尚未加冠,所以之前一直沒有取字,旁人都是以名喚之。

不過這對於已入官場中的他來說也不是事兒,所以這次回九江一是娶妻,二就是取字。

沒有加冠就沒加冠吧,把字取了也好,再說就算不到二十其實也可以加冠的,畢竟自己以後還要長期在外為官,到了二十歲也不可能又給嘉靖皇帝上奏請假,回家行加冠之禮。

不過孫夫子聽到魏老爹的話卻是面帶難色,他就是一個秀才,自己這個學生給自己長臉,已經是進士,還是傳臚,自己能給取嗎?

“夫子,你是廣德的老師,就別推辭了。”

一邊的吳佔魁看孫夫子面露猶豫之色,也猜出他的想法,這時候開口說道。

至於桌上其他人,官職最大的剔除武將,就只有九江府知府,不過他那個品級,自家外甥說不好哪天就到了。..

魏廣德的官升的實在有點快,別人都是幾年一遷,他直接一年一遷,算起來明年又該升一級到六品,後年到從五品......好像用不了幾年怕就趕上自己了。

何況自己的還是武將品級,可沒法給魏廣德比。

現在的吳佔魁已經佔魏廣德便宜了,不管是衛指揮使,還是九江知府或者兵備道都要給他面子。

還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聽到吳佔魁的話,孫夫子臉色稍緩微微點著頭,不過也快速思考該給魏廣德取個什麼字合適。

廣德之名,當初魏勐送他來自己私塾的時候他就問過了,因為廣德這個名字顯得文縐縐的,他可不相信會是一個百戶官想出來的。

當得知是魏勐救助過的一位雲遊道人所賜,也就釋然了。

道士,最熟悉的自然就是《道德經》,“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不過要給魏廣德取個什麼字好呢?畢竟他已經是進士,是官場中人。

古人取名和取字都是非常講究的,《顏氏家訓》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禮記·曲禮》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也就是說,男女都是幼年取名,成年擇字。

在擇字之前,可以直呼取名,擇字之後,除了師長可以呼名,同輩和屬下等人,應該尊稱其字,而名則只能是自稱。

比如在《論語》中,孔夫子可以自稱丘,弟子記事都是稱仲尼,孔丘孔仲尼嘛,至於稱呼其為孔子,那是後世的尊稱,在他那個時代可不會有人這麼喊他。

名與字之間,往往都是有一定的關聯意義,主要有以下幾種關係:一為同訓,字為名的詮釋,或者出自同一典故。

比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與之同樣的是,諸葛瑾,字子瑜。兩個人的名與字顛倒過來用。

再有諸葛亮,字孔明,明與亮也是同義。

二為互補,即名與字互為反義,以期互補,平衡。

比如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