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二十九回(1 / 4)

小說:蚌珠兒 作者:老草吃嫩牛

天承八年冬日,一場大雪連降三日,天氣驟冷,室外冰封。如今,城裡歲數大一點的汲古老人都在屋子裡貓著不敢出去。一場大雪,帶來無數問題,好在這幾年不比從前,凡有個雨雪略大些必然成災。

這眼見得戶部收入越來越多,城裡如今花起前來便也氣粗。這大雪一下,上京四尉所便紛紛去上面取了牌子,領了錢到遷丁司呼叫凹民清理積雪,打掃街道。如今上京的各種活計,如到糞,清理水道,打掃里巷衛生等,都必須從遷丁司調人使用,也不為其他,就是給城外的流民找口飯吃。

卻不想,四尉所帶了牌子去呼叫人口,那邊卻把活計推倒了下午。

沒辦法,今早無人可用,這日一大早的,遷丁司的官老爺去了凹民區張貼告示,說今年冬日碳已到位,著令各家戶主取了底簿去遷丁司城外的大倉領木炭米糧。

說起凹民,就是過去的棚民,天承四年遷丁司的顧大人想出一個好招數,著令各州郡凡有流民者,必須依著規劃入住棚民區,領取流民戶籍。凹民區的住宅很有趣,是在地上挖八尺來深的凹洞,在地面再修一個四到五尺高的木牆,一上頂就是一處冬暖夏涼的凹窩子。因此,棚民自此有了個新代稱,凹民。

自凹民有衙門管理開始,凹民的日子是越發的好過了。怎麼說,那也比過去乞討,偷竊,賣兒賣女沒人管的強百倍。最初挖凹子,一天給幹口兩頓果腹,後來凹民被各郡各州集中管理起來,開始在大梁上上下下修路,從此凹民便有了營生。

凡各地人等不拘什麼身份,什麼職業打凹民修的道路上行走,就要出五十里一次的買路錢。天南海北的人多了去了,五十里十個錢,倒也不貴,不過此舉倒是給天下的凹民尋了一個出路。當然,買路錢朝廷是不會直接下發的,這個錢是由遷丁司統一管理調配的。

如今,凡凹民人家,都有按人頭分派的一個底簿,每年領取多少布,領取多少糧食,多少供給這個有規定,凹民也分等,家中有壯勞力的自然得的多,勞力少的孤寡貧幼,只能保證最低的生活標準,餓不死,也凍不死罷了。

雪降三日,天寒路滑,外地遷丁司的木炭總算是運至大倉,這日一大早,凹民區的甲道十七戶的戶主路貴子早早的起床,先穿了幾層厚衣禦寒,臨出門的時候他媳婦不放心,又取了家裡的棉被叫他裹著出門。

貴子看看縮在土炕上打滾的幾個孩兒,便不忍心,他對他媳婦淩氏道:“給娃們裹了吧,一會子我領了糧食木炭,咱也吃頓飽的。”

貴子媳婦笑笑,轉身從屋裡炕上的一個翻磚下取了一個布包出來,一層一層的開啟七八層才露了一個硬皮面的本本出來。這個就是所有凹民的命根子,凹民底簿。家裡吃喝花用,全要看這個本本說話。路貴子是個能夠的,懂點木匠手藝,還識得幾個字兒,因此他家住在甲道,每個月也有一等口糧,今年過節許還能有斤半肉分分。

貴子出門不久,家中便來了人,淩氏是個少言寡語的,因此一見到穿緞子的貴客便嚇的發了抖。

那站在家門口的人,也不是旁人,就是這幾日遷丁司從牙行調來的牙婆子,因是官媒,這些牙婆比私媒便體面些,能穿綢,還有月餉拿。

“這位……貴人大姐……我家男人不在家。”淩氏戰戰兢兢的仰著腦袋招呼人。

凹子比地面低,因此要仰著頭說話。

今兒上門的這位官媒姓陳,旁人都叫她陳大姑。

陳大姑捂著嘴巴笑了幾聲道:“這話說的!我不找你家男人,我就找你!”說完,也不等讓,就下了臺階。

那凹子一年四季不見陽光,有些昏暗,因此陳大姑下了凹子便站著不動。淩氏猶豫半天,還是一咬牙取了家裡最後小半截蠟燭點了起來。

凹子裡有了明兒,陳大姑卻依舊站著,這家裡味兒實在難聞,她拿著帕子捂著鼻子,手裡四下散味兒,沒法子她這個月要做三十對的份額,每成一對那是足足的一貫媒錢呢。

淩氏有些不好意思,忙將炕上的零碎丟到一邊,將孩崽子們驅趕到角落,拿棉被一捂,也不許他們亂動,怕衝撞了貴人。忙完,淩氏用袖子蹭蹭炕面,還將家裡新刷刷捨不得穿的一塊新布取出來鋪好。陳大姑這才笑笑,坐在炕上與淩氏扯閒話。

淩氏道:“叫……貴人笑話了。”

陳大姑道:“有甚笑話的,早幾年我家也是棚民,我什麼沒見過,這裡的道道再沒有我清楚的了!早些年咱棚民一個十三歲的丫頭要賣一貫三百錢,如今價格上去了那正好年歲的,要兩貫一百個錢可是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