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1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僅大多數從事戲劇小說創作的文人同時也從事詩文創作,不僅出現了馮夢龍這樣的以整理、編著通俗文學為畢生事業的縉紳人物,而且,這一時代人們對於文學的基本觀念、基本主張,是貫通於“雅”文學和“俗”文學兩方面的。這裡李贄同樣起了極重要的作用。他在鄙薄六經、《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的同時,卻大力推崇《西廂記》、《水滸傳》等通俗文學,認為是一種“至文”,而且以極大熱情評點《水滸傳》、《西廂記》、《琵琶記》等,藉以宣揚自己的文學思想和人生觀念。這給予當代文人以很大的影響。後來馮夢龍整理小說和流行歌謠,也具有相同的意識。雅、俗的分野,雖然因形式的不同和語言習慣的不同,看起來好像很清楚,內在的情趣,卻已不是那樣可以截然分開了。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特別複雜的時代。經濟的發展與政治的腐敗並存(有時甚至互為因果),專制的強化與個性解放思潮的興盛同在,造成許多矛盾的現象。一個文人身上同時具有彼此衝突的思想傾向,也不難看到。但在歷史發生深刻變化的同時,明代文學取得了與之相應的成就,這是毫無疑義的。而且,不管是這一時期的文學所獲得的新進展,或是它所遭到的歷史挫敗,對於理解中國文學的發展與演變過程,都有很高的價值。

………………………………………………

第一章 明代前期文學

自洪武至成化百餘年間,是元代至明代文學發展流程中的斷裂時期。一方面,造成元代文學發展的諸特徵——城市生活的歡快情調、個性的進取精神、隱逸與閒曠的自由、對藝術美的專注與追求都極度衰退,在政治高壓下,作家的個性遭到扭曲和抑制、情感的自然表現在消亡;另一方面,為封建統治利益服務的文學正規化正在形成,一度被拋棄的“文道合一”的主張又重新佔取上風,以道德說教、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為主要內容而在藝術上平庸虛假的作品,成為文學的主流。只是在當時人不太重視的文言短篇小說方面,尚有瞿佑的《剪燈新話》等作品,沿承了元末文學的餘緒。

………………………………………………

第一節 高啟與吳中詩風的轉變

元末曾經是東南地區經濟與文化中心之一的吳中,在明初遭到最為慘重的打擊。因政治原因致死的吳中名士,有高啟、王彝、徐賁、張羽、楊基等十餘人。這不僅造成吳中文學的急速凋零,而且使得許多幸存者心懷恐懼,竭力壓制自我以適應新的政治環境。吳中文學的情況,很典型地代表了元末文學潮流在明初遭到猝然襲擊而發生的變化。

吳中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是高啟,他也是元明兩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高啟(1336—1374)字季迪,號青丘子,晚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少有志於功名。張士誠據蘇州時,為其參政饒介所賞識,結交甚廣,然終未仕。後對政治完全失望,乃隱居鄉里。明初應召赴南京參與修撰《元史》,後任翰林院編修。不久授戶部侍郎,他堅辭不受,仍歸田裡。朱元璋認為他不肯合作,洪武七年,借蘇州知府魏觀改修府治案,將他牽連斬決,年僅三十九歲。

高啟大部分文學活動是在元末,許多詩作體現了元末的文學精神。如表現自我人格的《青丘子歌》,強烈而鮮明地體現了脫離倫理的羈絆而獲得自由發展的個人化要求。詩中如此描寫自己:“躡蹻厭遠遊,荷鋤懶躬耕。有劍任羞澀,有書任縱橫。不肯折腰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覓詩句,自吟自酬賡。”又說:“不憂回也空,不慕猗氏盈。不慚被寬褐,不羨垂華纓。不問龍虎苦戰鬥,不管烏兔忙奔傾。向水際獨坐、林中獨行。”而後作者描寫了在詩歌創作中自我精神的活動:

斫元氣,搜元精,造化萬物難隱情。冥茫八極遊心兵,坐令無象作有聲。微如破懸蝨,壯若屠長鯨;清同吸沆瀣,險比排崢嶸。靄靄晴雲披,軋軋凍草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萬怪呈。妙意俄同鬼神會,佳景每與江山爭。星虹助光氣,煙露滋華英。聽音諧韶樂,咀味得大羹。世間無物為我娛,自出金石相轟鏗。……

此詩作於至正二十年(1360)高啟開始隱居於青丘之後,其時他早年懷抱“要將二三策,為君致時康”(《贈薛相士》)的理想已經破滅,深刻覺悟到政治鬥爭的殘酷性,詩中“不問龍虎苦戰鬥”,意謂他對張士誠、朱元璋等群雄紛爭已經厭倦。

他對人生目標的選擇,既非一向受尊重的達官、遊士、隱者,亦非日益活躍的富商,他只願做一個詩人,一個自由、孤獨的詩人。而詩對於詩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